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分支科学论文--产业经济学论文

地理、组织与认知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插图索引第11-12页
附表索引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选题意义第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2.1 产业集群创新驱动因素研究第14-16页
        1.2.2 多维邻近性与创新研究第16-18页
        1.2.3 交互影响效应评述第18-20页
        1.2.4 总述评第20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20-22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22-23页
第2章 地理、组织与认知邻近对集群创新影响的理论机理分析第23-37页
    2.1 地理、组织、认知邻近的概念界定第23-25页
    2.2 地理、组织、认知邻近对集群创新的独立影响机制第25-30页
        2.2.1 地理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影响第25-26页
        2.2.2 组织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影响第26-28页
        2.2.3 认知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影响第28-30页
    2.3 地理、组织与认知邻近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机制第30-35页
        2.3.1 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机制第30-33页
        2.3.2 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机制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地理、组织与认知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交互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第37-66页
    3.1 理论依据与待验假设第37-42页
        3.1.1 研究方法的选取第37-39页
        3.1.2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39-41页
        3.1.3 待验假设第41-42页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第42-46页
        3.2.1 指标选取第42-45页
        3.2.2 数据来源第45-46页
    3.3 模型构建与基本检验第46-49页
        3.3.1 模型构建第46-48页
        3.3.2 正态性检验第48-49页
    3.4 模型一 PLS 分析第49-54页
        3.4.1 信度检验第49页
        3.4.2 效度检验第49-50页
        3.4.3 外部模型参数检验第50-51页
        3.4.4 内部模型参数检验第51-52页
        3.4.5 模型一测评结果第52-54页
    3.5 模型二 PLS 分析第54-58页
        3.5.1 PLS 分析与检验第54-56页
        3.5.2 模型二测评结果第56-58页
    3.6 模型三 PLS 分析第58-62页
        3.6.1 交互作用研究方法说明第58-59页
        3.6.2 PLS 分析与检验第59页
        3.6.3 模型三测评结果第59-62页
    3.7 实证结果分析第62-65页
        3.7.1 待验假设与实证结果对比分析第62-63页
        3.7.2 各邻近与集群创新绩效的实证关系分析第63-65页
    3.8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多维邻近性交互视角下提升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第66-72页
    4.1 多维邻近性交互作用实证的政策启示第66-67页
    4.2 明确不同主体在产业集群创新中的职责第67-69页
        4.2.1 政府重点完善产业相关政策第67-68页
        4.2.2 企业充分融入集群创新系统第68页
        4.2.3 中介机构积极协调集群创新过程第68-69页
    4.3 提升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具体策略第69-72页
        4.3.1 运用横向技术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第69-70页
        4.3.2 构建软件产业联盟,推进集群协同创新第70页
        4.3.3 鼓励合法知识溢出,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第70-72页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目录第82-83页
附录B 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数据第83-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钡铁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下一篇: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