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管道故障识别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1.1.1 我国燃气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1.2 我国燃气管道的安全状况 | 第11-13页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燃气管道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燃气管道故障检测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燃气管道故障检测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燃气管道故障类型及故障识别的实验研究 | 第19-32页 |
2.1 燃气管道故障类型及其成因 | 第19-24页 |
2.1.1 燃气管道的泄漏 | 第19-22页 |
2.1.2 燃气管道的堵塞 | 第22-24页 |
2.2 实验测试 | 第24-26页 |
2.2.1 实验测试目的 | 第24页 |
2.2.2 实验测试系统 | 第24-26页 |
2.2.3 实验测试参数 | 第26页 |
2.2.4 实验测试方案 | 第26页 |
2.2.5 实验步骤 | 第26页 |
2.3 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6-31页 |
2.3.1 管道泄漏故障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6-29页 |
2.3.2 管道堵塞故障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9-31页 |
2.4 基于实验研究的燃气管道故障识别的依据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燃气管道故障的模拟研究 | 第32-52页 |
3.1 FLUENT 概述 | 第32-33页 |
3.2 计算流体力学的求解过程 | 第33-34页 |
3.3 管道内气体流动的数值计算模型 | 第34-37页 |
3.3.1 气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 第34-36页 |
3.3.2 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 | 第36-37页 |
3.4 燃气管道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参数的选择 | 第37-41页 |
3.4.1 模型的建立和网格的划分 | 第37-38页 |
3.4.2 求解器的选择 | 第38页 |
3.4.3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38-40页 |
3.4.4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0-41页 |
3.5 燃气管道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1-50页 |
3.5.1 管道正常工况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1-44页 |
3.5.2 管道泄漏工况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4-47页 |
3.5.3 管道堵塞工况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7-50页 |
3.6 基于模拟研究的燃气管道故障识别的依据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燃气管道故障对管道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52-59页 |
4.1 泄漏故障对燃气管道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52-54页 |
4.1.1 泄漏故障对管道流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4.1.2 泄漏故障对管道压力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 堵塞故障对燃气管道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54-56页 |
4.2.1 堵塞故障对管道流量的影响 | 第55页 |
4.2.2 堵塞故障对管道压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 燃气管道故障的识别依据的对比分析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燃气管道故障定位的研究 | 第59-70页 |
5.1 压力波定位的优点 | 第59-60页 |
5.2 故障定位原理 | 第60-61页 |
5.2.1 负压波法泄漏定位原理 | 第60-61页 |
5.2.2 正压力波堵塞定位的原理 | 第61页 |
5.3 故障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69页 |
5.3.1 管道内气体流速 | 第62页 |
5.3.2 管道内压力波的传播速度 | 第62-66页 |
5.3.3 压力波传播到管道首末两端的时间 | 第66-67页 |
5.3.4 小波降噪的程度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