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在水资源方面的成效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2页
        1.2.1 水文水资源学研究进展第9-10页
        1.2.2 水资源研究的重点领域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石羊河流域概况及综合治理概要第13-21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3-14页
    2.2 河流水系第14-15页
    2.3 经济社会第15页
    2.4 区域水文地质第15-18页
    2.5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第18-19页
    2.6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概要第19-21页
第三章 地表水资源量及变化趋势第21-31页
    3.1 径流及其变化趋势第21-28页
        3.1.1 径流的补给来源第21页
        3.1.2 径流的区域性分布第21页
        3.1.3 径流的年内分配第21-22页
        3.1.4 径流的年际变化第22-28页
    3.2 地表水资源量计算第28-29页
        3.2.1 有水文站控制的河流的地表水资源量计算第28页
        3.2.2 无观测资料的小河(沟)地表水资源量的调查计算第28-29页
        3.2.3 浅山区地表水资源量的分析估算第29页
        3.2.4 地表水资源总量第29页
    3.3 跨流域调入水量第29-31页
第四章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及水均衡分析第31-47页
    4.1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的划分第31-32页
    4.2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及计算方法第32-38页
        4.2.1 地下水补给分析第32-37页
        4.2.2 地下水排泄分析第37-38页
    4.3 地下水水位变化分析第38-40页
    4.4 地下水均衡分析第40-41页
    4.5 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转化第41-43页
    4.6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及分布第43-47页
        4.6.1 计算依据与原则第43-44页
        4.6.2 生态适宜水位第44页
        4.6.3 武威盆地泉水余量第44页
        4.6.4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组成第44-45页
        4.6.5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确定第45-47页
第五章 水资源转化规律及概化模型第47-59页
    5.1 水资源概念模型的应用第47页
    5.2 武威盆地水资源转化模型设计第47-49页
        5.2.1 武威盆地水资源转化规律第47-49页
        5.2.2 武威盆地模型结构设计第49页
    5.3 民勤盆地水资源转化模型设计第49-50页
        5.3.1 民勤盆地水资源转化规律第49-50页
        5.3.2 民勤盆地模型结构设计第50页
    5.4 模型参数的识别第50-52页
    5.5 水资源转化模型第52-59页
        5.5.1 武威盆地水资源转化模型第52-54页
        5.5.2 武威盆地水资源转化模型参数识别第54-56页
        5.5.3 民勤盆地水资源转化模型第56-57页
        5.5.4 民勤盆地水资源转化模型参数识别第57-59页
第六章 地下水动态预测第59-68页
    6.1 预测情景方案第59页
    6.2 降水变化趋势预测第59-63页
        6.2.1 武威盆地降水预测第59-61页
        6.2.2 民勤盆地降水预测第61-63页
    6.3 径流变化趋势预测第63-66页
        6.3.1 武威盆地入流量预测第63-65页
        6.3.2 武威盆地入流量频率计算第65页
        6.3.3 民勤盆地入流量预测第65-66页
    6.4 人工开采方案拟定第66页
    6.5 蔡旗站来水量预测第66-67页
    6.6 地下水动态预测第67-68页
        6.6.1 武威盆地地下水动态预测第67页
        6.6.2 民勤盆地地下水动态预测第67-68页
第七章 结论第68-70页
    7.1 主要结论第68-69页
    7.2 问题和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氢化六氮杂并五苯和芘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下一篇:巴谢河流域陈何村滑坡特征及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