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8-10页
2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概述第10-15页
    2.1 网络社交的概念和特点第10-12页
        2.1.1 网络社交的概念第10-11页
        2.1.2 网络社交的特点第11-12页
    2.2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点第12-15页
        2.2.1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的概念第12-14页
        2.2.2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的特点第14-15页
3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安全刑法保护的必要性第15-28页
    3.1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安全威胁日益显现第15-18页
        3.1.1 网络社交的发展现状第15-17页
        3.1.2 网络社交中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频发第17-18页
    3.2 我国对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安全司法保护现状和不足第18-23页
        3.2.1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安全司法保护现状第18-20页
        3.2.2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安全司法保护不力第20-23页
    3.3 我国对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安全立法保护现状和不足第23-28页
        3.3.1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安全立法保护现状第23-25页
        3.3.2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安全立法保护不足第25-28页
4 域外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现状第28-33页
    4.1 大陆法系国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德国、日本第28-30页
        4.1.1 德国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第28-29页
        4.1.2 日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第29-30页
    4.2 英美法系国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英国、美国第30-32页
        4.2.1 英国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第30-31页
        4.2.2 美国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第31-32页
    4.3 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欧盟第32-33页
5 我国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完善第33-41页
    5.1 我国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第33-37页
        5.1.1 健全前置性法律规定第33-34页
        5.1.2 合理界定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的概念第34-36页
        5.1.3 合理设置刑罚第36-37页
    5.2 我国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司法完善第37-41页
        5.2.1 厘定网络社交中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其他方法”第37-39页
        5.2.2 厘定网络社交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情节严重”标准第39-41页
6 结语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的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研究--以苏宁云商为例
下一篇:PPP模式在城市综合管廊项目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