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模因理论视野下表情包的生成、传播与动员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缘起第8页
    1.2 模因理论第8-11页
        1.2.1 模因的内涵与单位:一个模糊概念的发展第9页
        1.2.2 模因的理论核心:模仿与变异、选择与保留第9-10页
        1.2.3 数字时代的模因:新型分析和解释性工具第10-11页
    1.3 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1 网络表情符号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模因视角下的流行文化研究第12-13页
        1.3.3 表情包模因:新的政治参与与社会动员符号第13-14页
    1.4 研究问题第14页
    1.5 研究框架第14-15页
    1.6 研究方法第15页
    1.7 研究意义与创新性第15-16页
2 表情包的模因式生成逻辑第16-24页
    2.1 表情包:模仿与繁荣第16-17页
    2.2 表情包的仿制类型第17-21页
        2.2.1 直接引用式第17-18页
        2.2.2 移花接木式第18-19页
        2.2.3 拼贴重组式第19-21页
    2.3 复制技术背景的进化第21-24页
3 强势表情包模因的传播特征第24-34页
    3.1 自定义表情包的形式构成与普遍特征第24-27页
        3.1.1 表情包的形式进阶第24-25页
        3.1.2 强势模因复合体:图文并置第25-26页
        3.1.3 自定义表情包的普遍特征第26-27页
    3.2 表情包常见内容分类第27-30页
        3.2.1 真人脸表情包第27-28页
        3.2.2 卡通人物、动物及其他类表情包第28-30页
    3.3 自定义表情包的多元化立场第30-34页
4 表情包模因的连结动员实践第34-38页
    4.1 跟风模仿的参与式狂欢第34-35页
    4.2 心理优越感与身份自豪感第35-36页
    4.3 规模化联动的仪式感第36-37页
    4.4 青少年政治参与的文化资本第37-38页
5 延伸思考:表情包模因的建构潜力第38-47页
    5.1 模因理论视野下表情包的建构潜力第38-42页
        5.1.1 建构社群共识第38-39页
        5.1.2 公共话语表达新形式第39-40页
        5.1.3 数字时代的动员逻辑第40-42页
    5.2 表情包模因建构的局限第42-47页
        5.2.1 惯性对抗的消极建构第42-44页
        5.2.2 微观层面:意义的泛化与消解第44-45页
        5.2.3 宏观层面:表情包模因狂欢化的风险第45-47页
6 结语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中的互动广告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PLC和组态王的菜籽冷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