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3 简要评价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休闲农业 | 第19页 |
2.1.2 休闲生态农业 | 第19-20页 |
2.1.3 休闲渔业 | 第20页 |
2.1.4 休闲种植业 | 第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经济外部性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页 |
2.2.3 旅游需求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南沙围垦公司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 第23-35页 |
3.1 南沙围垦公司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 | 第23-27页 |
3.1.1 南沙自贸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影响 | 第23-25页 |
3.1.2 南沙围垦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3.2 南沙围垦公司休闲农业的产业布局 | 第27-28页 |
3.3 南沙围垦公司湿地旅游的发展情况 | 第28-31页 |
3.3.1 湿地旅游资源 | 第28-29页 |
3.3.2 湿地旅游的景区设计 | 第29-30页 |
3.3.3 湿地旅游的经营情况 | 第30-31页 |
3.4 南沙围垦公司休闲渔业的发展情况 | 第31-33页 |
3.4.1 休闲渔业资源 | 第31-32页 |
3.4.2 交通居住条件 | 第32页 |
3.4.3 休闲渔业的初步发展情况 | 第32-33页 |
3.5 南沙围垦公司休闲种植业的发展情况 | 第33-35页 |
3.5.1 休闲种植业资源 | 第33页 |
3.5.2 土地种植分布情况 | 第33-34页 |
3.5.3 休闲种植业的萌芽情况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南沙围垦公司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4.1 南沙围垦公司湿地旅游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4.1.1 旅游形式单一 | 第35页 |
4.1.2 综合开发程度低,文化内涵缺失 | 第35页 |
4.1.3 缺乏规划,客容量不高 | 第35-36页 |
4.1.4 配套服务相对滞后 | 第36页 |
4.1.5 资金不足,市场融资不畅 | 第36页 |
4.2 南沙围垦公司休闲渔业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4.2.1 经营呈分散状态 | 第36-37页 |
4.2.2 营销手段不佳 | 第37页 |
4.2.3 休闲渔业项目开发程度低 | 第37页 |
4.2.4 休闲渔业景观面貌欠佳 | 第37页 |
4.2.5 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 第37-38页 |
4.3 南沙围垦公司休闲种植业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4.3.1 休闲农业企业人才的缺乏 | 第38页 |
4.3.2 耕地面积减少,规模小 | 第38-39页 |
4.3.3 同质化问题突出,创新点不多 | 第39页 |
4.3.4 灾害性天气频发,种植环境不稳定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国内休闲农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借鉴 | 第40-45页 |
5.1 西溪湿地的成功案例 | 第40-41页 |
5.2 台湾休闲渔业的成功案例 | 第41-42页 |
5.3 南沙东升农场休闲种植业的成功案例 | 第42-43页 |
5.4 对南沙围垦公司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借鉴 | 第43-45页 |
5.4.1 西溪湿地的经验借鉴 | 第43页 |
5.4.2 台湾休闲渔业的经验借鉴 | 第43-44页 |
5.4.3 南沙东升农场的经验借鉴 | 第44-45页 |
第六章 南沙围垦公司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 | 第45-52页 |
6.1 南沙围垦公司湿地旅游的转型升级 | 第45-47页 |
6.1.1 构建多样化的旅游开发模式,推出丰富的旅游产品 | 第45-46页 |
6.1.2 提升湿地旅游的文化内涵 | 第46页 |
6.1.3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评价环境承载力 | 第46页 |
6.1.4 完善配套服务 | 第46-47页 |
6.1.5 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主体 | 第47页 |
6.2 南沙围垦公司休闲渔业的综合发展 | 第47-49页 |
6.2.1 旅游开发者增强交流合作,避免恶性竞争所致的不公平 | 第47页 |
6.2.2 塑造特色品牌,加大营销力度 | 第47-48页 |
6.2.3 组织开展各类休闲渔业活动,整合休闲渔业服务资源 | 第48-49页 |
6.2.4 改善景观面貌 | 第49页 |
6.2.5 完善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49页 |
6.3 南沙围垦公司休闲种植业的多元化发展 | 第49-52页 |
6.3.1 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 第49-50页 |
6.3.2 建立合理的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布局 | 第50页 |
6.3.3 注重游客的参与体验性,提供个性化服务 | 第50页 |
6.3.4 提高科技投入,增强抗灾害天气的能力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7.1 结论 | 第52页 |
7.2 创新与不足 | 第52页 |
7.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