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A~2SBR反硝化除磷工艺效能及光谱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及现状第15-19页
        1.2.1 化学沉淀法第15-16页
        1.2.2 活性污泥法第16-19页
    1.3 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1 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发展第19页
        1.3.2 反硝化除磷代谢机理第19-20页
        1.3.3 典型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第20-22页
    1.4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22-24页
        1.4.1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理论第22-23页
        1.4.2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的技术第23-24页
    1.5 活性污泥胞内储存物质的光谱表征研究现状第24-28页
        1.5.1 活性污泥胞内储存物质的理论第24-27页
        1.5.2 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第27-28页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8-30页
        1.6.1 课题来源第28页
        1.6.2 研究目的、意义第28页
        1.6.3 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反硝化除磷反应器启动与稳定运行的研究第30-48页
    2.1 反硝化除磷反应器的制作与试验方法第30-34页
        2.1.1 反应器的设计第30-31页
        2.1.2 接种污泥第31页
        2.1.3 试验水质及控制过程第31-32页
        2.1.4 试验分析项目与分析方法第32-34页
    2.2 反硝化除磷反应器的启动第34-44页
        2.2.1 运行控制第34-35页
        2.2.2 反应器运行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2.2.3 A~2SBR颗粒污泥的培养与形态特征第39-40页
        2.2.4 红外光谱表征反应器的启动第40-44页
    2.3 A~2SBR系统稳定运行的脱氮除磷性能第44-45页
    2.4 反硝化除磷反应器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第45-47页
        2.4.1 COD浓度对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第45-46页
        2.4.2 NO_3~--N浓度对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反硝化除磷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第48-60页
    3.1 EPS的提取和测定第48-50页
        3.1.1 EPS的提取方法与选择第48页
        3.1.2 热提取法第48-49页
        3.1.3 EPS组分的分析方法第49-50页
    3.2 反硝化除磷污泥EPS组分和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第50-54页
        3.2.1 EPS组分的变化特性第51-52页
        3.2.2 EPS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第52-54页
    3.3 主成分分析(Domflour)和平行因子法(PARAFAC)解析EPS中的组分第54-58页
        3.3.1 Domflour模型解析EPS中的主成分第54-55页
        3.3.2 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EPS的组分第55-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反硝化除磷污泥胞内储存物质光谱分析第60-70页
    4.1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定量分析的应用第60页
    4.2 污泥胞内多聚磷酸盐红外光谱定量表征第60-64页
        4.2.1 多聚磷酸盐(ploy-P)的红外光谱定性表征第61-63页
        4.2.2 多聚磷酸盐(ploy-P)的红外光谱定量表征第63-64页
    4.3 污泥胞内多聚磷酸盐拉曼光谱定量表征第64-68页
        4.3.1 聚磷酸盐(ploy-P)的拉曼光谱定性表征第65-66页
        4.3.2 聚磷酸盐(ploy-P)的拉曼光谱定量表征第66-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总结第70-71页
    5.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后记或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巢湖市篆池河上游来水生态修复效果研究
下一篇:污泥热干化过程恶臭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