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2.1 理论综述 | 第11-14页 |
1.2.2 竞价排名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2 搜索引擎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第20-26页 |
2.1 搜索引擎的产生与发展 | 第20-22页 |
2.2 搜索引擎的工作方式 | 第22页 |
2.3 搜索引擎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第22-24页 |
2.4 搜索引擎所具有的类媒体功能 | 第24-26页 |
3 竞价排名:伪装成公共产品的私人产品 | 第26-31页 |
3.1 竞价排名的发展概述 | 第26-27页 |
3.2 竞价排名:伪装成公共产品的私人产品 | 第27-31页 |
3.2.1 付费搜索结果:一种形态混淆的搜索结果 | 第27-29页 |
3.2.2 竞价排名的实质:信息供给中将私人产品伪装成公共产品 | 第29-31页 |
4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具体分析 | 第31-50页 |
4.1 魏则西事件前后,百度竞价排名模式对比 | 第31-38页 |
4.1.1 魏则西事件背景介绍 | 第31-33页 |
4.1.2 魏则西事件与竞价排名 | 第33-34页 |
4.1.3 魏则西事件整改前后,百度竞价排名模式的情况分析 | 第34-38页 |
4.2 百度、Google、NAVER竞价排名模式对比 | 第38-48页 |
4.2.1 百度、Google、NAVER简述 | 第38页 |
4.2.2 百度、Google、NAVER竞价排名模式对比 | 第38-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搜索引擎的产业逻辑与竞价排名模式造成的产业问题 | 第50-59页 |
5.1 搜索引擎的产业逻辑 | 第50-54页 |
5.1.1 竞价排名:技术换取利润的主要渠道 | 第50页 |
5.1.2 工具权力向社会权力转换 | 第50-54页 |
5.2 竞价排名造成的产业问题 | 第54-59页 |
5.2.1 竞价排名造成信息的混淆 | 第54-55页 |
5.2.2 竞价排名造成权力的滥用 | 第55-57页 |
5.2.3 竞价排名造成搜索引擎产业身份与产业逻辑的矛盾 | 第57-59页 |
6 反思:如何应对竞价排名的产业问题 | 第59-62页 |
6.1 明确搜索引擎产业身份,规范信息文本、明确信息源 | 第59页 |
6.2 转变产业逻辑 | 第59-61页 |
6.3 打破垄断,促进竞争 | 第61-62页 |
7 结语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