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服务外包理论概述 | 第16-23页 |
一、服务外包的定义与分类 | 第16-18页 |
二、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一)比较优势理论 | 第18页 |
(二)交易成本理论 | 第18-19页 |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9-20页 |
(四)价值链理论 | 第20页 |
(五)产品内分工理论 | 第20-21页 |
(六)战略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现状 | 第23-27页 |
一、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情况 | 第23页 |
二、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发展的重点产业 | 第23-25页 |
三、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投资软环境 | 第25-27页 |
第四章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SWOT分析 | 第27-36页 |
一、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 | 第27-30页 |
(一)专业的规划发展理念 | 第27-28页 |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人文法治环境 | 第28-29页 |
(三)丰富的人力智力资源 | 第29-30页 |
(四)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 | 第30页 |
(五)雄厚的现代产业基础 | 第30页 |
二、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服务外包的劣势 | 第30-32页 |
(一)缺乏中高端专业技能人才 | 第30-31页 |
(二)缺乏国际性品牌和统一的组织 | 第31页 |
(三)企业规模小、产业聚集能力差 | 第31页 |
(四)保护和监管制度不成熟 | 第31-32页 |
(五)外包业务集中于低端环节,利润率低 | 第32页 |
(六)融资相对困难,资金瓶颈阻碍发展 | 第32页 |
三、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服务外包的机会 | 第32-33页 |
(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机会 | 第32-33页 |
(二)我国外贸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 | 第33页 |
(三)央企与苏州的投资合作机会 | 第33页 |
四、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服务外包的威胁 | 第33-36页 |
(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第33页 |
(二)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 第33页 |
(三)其他城市的同质化竞争 | 第33-34页 |
(四)难以避免比较优势陷阱 | 第34-36页 |
第五章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对策 | 第36-43页 |
一、政府层面 | 第36-39页 |
(一)加大招商力度,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 | 第36页 |
(二)明晰特色产业方向,实施差异化竞争 | 第36页 |
(三)实施区域协作战略,提升竞争力 | 第36-37页 |
(四)与其他城市错位经营 | 第37页 |
(五)优化服务外包资金扶持政策 | 第37页 |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第37-38页 |
(七)提高服务外包业的集聚度 | 第38-39页 |
(八)强化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 第39页 |
二、企业层面 | 第39-41页 |
(一)细分市场,提供专精式外包服务 | 第39-40页 |
(二)加强国际合作,借鉴成功经验 | 第40页 |
(三)努力向中高端服务外包发展 | 第40页 |
(四)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40页 |
(五)发展内包市场 | 第40-41页 |
(六)兼顾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 第41页 |
(七)积极开展各种国际资质认证 | 第41页 |
三、行业层面 | 第41-43页 |
(一)注重培养专业人才 | 第41-42页 |
(二)创立苏州服务外包品牌 | 第42页 |
(三)规范整个服务外包行业 | 第42-4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43-44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