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7-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2-15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12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12页 |
2.3 检查方法 | 第12-13页 |
2.3.1 常规超声检查 | 第12页 |
2.3.2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 第12-13页 |
2.4 图像分析及评估方法 | 第13-14页 |
2.4.1 BI-RADS-US分类标准 | 第13页 |
2.4.2 弹性成像图像分析及评估 | 第13页 |
2.4.3 BI-RADS-US分类联合弹性成像评估 | 第13-14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15-20页 |
3.1 病理结果 | 第15页 |
3.2 BI-RADS分类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 | 第15-16页 |
3.3 超声弹性成像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 | 第16-17页 |
3.3.1 弹性分级法结果 | 第16页 |
3.3.2 应变率比值法结果 | 第16页 |
3.3.3 面积比值法结果 | 第16-17页 |
3.4 B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 | 第17-19页 |
3.4.1 BI-RADS联合弹性分级法结果 | 第17-18页 |
3.4.2 BI-RADS联合应变率比值法结果 | 第18页 |
3.4.3 BI-RADS联合面积比值法结果 | 第18-19页 |
3.5 不同评估方法结果分析 | 第19-2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0-27页 |
4.1 BI-RADS分类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 第20-22页 |
4.2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 第22-24页 |
4.3 两种方法联合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 第24-25页 |
4.4 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25-2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27-28页 |
第六章 问题与展望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附图 | 第31-3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3-34页 |
综述 | 第34-41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