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路基分析模型 | 第12-13页 |
1.2.2 路基回弹模量检测方法 | 第13-16页 |
1.2.3 路基施工质量均匀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路基承载力检测技术 | 第19-44页 |
2.1 贝克曼梁法 | 第19-23页 |
2.1.1 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 第19-20页 |
2.1.2 贝克曼梁系统构成及主要指标 | 第20-21页 |
2.1.3 贝克曼梁检测指标 | 第21-23页 |
2.2 承载板法 | 第23-26页 |
2.2.1 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 第23-24页 |
2.2.2 承载板系统构成 | 第24-25页 |
2.2.3 承载板检测指标 | 第25-26页 |
2.3 落锤式弯沉仪法 | 第26-32页 |
2.3.1 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 第27-28页 |
2.3.2 落锤式弯沉仪系统构成 | 第28-30页 |
2.3.3 FWD技术指标 | 第30-31页 |
2.3.4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2.4 动态圆锥贯入仪法 | 第32-35页 |
2.4.1 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 第33页 |
2.4.2 动力圆锥贯入仪系统构成 | 第33-34页 |
2.4.3 DCP的检测指标 | 第34-35页 |
2.5 路基动力特性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影响分析 | 第35-43页 |
2.5.1 竖向扰力作用在半空间体上的一般解 | 第35-38页 |
2.5.2 静刚性分布正弦波冲击作用下半空间的解 | 第38-43页 |
2.6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碎石土路基回弹模量检测 | 第44-54页 |
3.1 碎石土路基概况 | 第44-45页 |
3.2 碎石土回弹模量检测 | 第45-47页 |
3.3 E_0和E_p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9页 |
3.4 L和E_P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3.5 L和E_0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3页 |
3.6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黄土路基回弹模量检测 | 第54-70页 |
4.1 黄土的特性 | 第54-55页 |
4.2 黄土回弹模量检测 | 第55-60页 |
4.3 荷载与变形关系 | 第60-62页 |
4.4 回弹模量与重锤下落高度的关系 | 第62-66页 |
4.5 承载板与FWD的相关性分析 | 第66-68页 |
4.6 FWD与DCP的相关性分析 | 第68-69页 |
4.7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路基回弹模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77页 |
5.1 回弹模量受含水率的影响 | 第70-73页 |
5.1.1 含水率对土的压实影响机理 | 第70-71页 |
5.1.2 含水率对回弹模量的影响 | 第71-73页 |
5.2 压实度对回弹模量的影响 | 第73-76页 |
5.2.1 压实的物理过程 | 第73-74页 |
5.2.2 压实土的变形特性 | 第74页 |
5.2.3 压实土的强度特性 | 第74-76页 |
5.3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碎石土、黄土路基模量对比及作为填料工程经济分析 | 第77-82页 |
6.1 碎石土、黄土路基模量对比 | 第77-79页 |
6.1.1 FWD法检测碎石土、黄土路基回弹模量 | 第77页 |
6.1.2 承载板法检测碎石土、黄土路基回弹模量 | 第77-78页 |
6.1.3 贝克曼梁法检测碎石土、黄土路基回弹模量 | 第78-79页 |
6.2 使用碎石土、黄土作为路基填料的经济性分析 | 第79-81页 |
6.2.1 碎石土路基施工经济统计 | 第79-80页 |
6.2.2 黄土路基施工经济统计 | 第80页 |
6.2.3 碎石土、黄土填料路基施工经济对比 | 第80-81页 |
6.3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