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总体框架 | 第13-1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总体框架 | 第14页 |
(四)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1.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2.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3. 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与养老保险并轨的概念 | 第17页 |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1. 政治学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8-19页 |
3. 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 | 第19-20页 |
4.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理论 | 第20-22页 |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制度并轨的背景 | 第22-27页 |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背景 | 第23-27页 |
1.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差异 | 第23-25页 |
2.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差异产生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三、西安市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后的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一)西安市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配套措施及实施情况 | 第27页 |
1. 西安市养老保险并轨过程中的配套措施 | 第27页 |
2. 西安市养老保险并轨实施情况 | 第27页 |
(二)西安市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原则与目标 | 第27-28页 |
1. 西安市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原则 | 第28页 |
2. 西安市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变“单轨”的目标 | 第28页 |
(三)西安市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主要内容与落实情况 | 第28-32页 |
1. 西安市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变“单轨”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2. 西安市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变“单轨”改革的落实情况 | 第31-32页 |
四、西安市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固有思想带来的问题 | 第32-33页 |
1. 公职人员的固有思想 | 第32页 |
2.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 | 第32-33页 |
(二)职业年金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1. 职业年金建立的原因 | 第33页 |
2. 职业年金产生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三)养老保险并轨改革成本问题 | 第34-35页 |
(四)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空账问题 | 第35-36页 |
(五)养老保险增值保值问题 | 第36页 |
(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适用对象范围的问题 | 第36-38页 |
五、推进西安市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的对策研究 | 第38-46页 |
(一)冲破利益既得体的固有观念 | 第38页 |
(二)建立公平合理的职业年金制度 | 第38-40页 |
1. 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 第39页 |
2. 降低企业年金的保险费率 | 第39-40页 |
3. 廉政年金的设立 | 第40页 |
(三)并轨改革成本分担合理化 | 第40-42页 |
1. 建立中央对地方成本的分担体制 | 第40-41页 |
2. 打破地域限制,养老保险流动发展 | 第41页 |
3. 国有股划转充实养老保险金 | 第41页 |
4. 发行养老保险金彩票 | 第41-42页 |
(四)减少养老保险空账问题造成的影响 | 第42-43页 |
1. 建立名义账户 | 第42页 |
2.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 第42-43页 |
(五)养老保险投资多元化,促进其增值与保值 | 第43-44页 |
1. 拓宽养老保险金的投资渠道 | 第43页 |
2. 投资组合设定合理化 | 第43-44页 |
3. 建立科学的养老保险监管体制 | 第44页 |
(六)机关事业单位分类建设完善化 | 第44-45页 |
(七)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体系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