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反规划”方法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25页 |
2.1“反规划”方法概述 | 第13-17页 |
2.1.1“反规划”方法产生背景 | 第13-14页 |
2.1.2“反规划”方法的内涵 | 第14页 |
2.1.3“反规划”原则 | 第14-15页 |
2.1.4“反规划”理论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2.2 城市绿地系统及其评价体系概述 | 第17-23页 |
2.2.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2.2 城市绿地系统效益分析 | 第18-19页 |
2.2.3 国内外绿地系统评价体系现状 | 第19-22页 |
2.2.4 城市绿地系统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2.3 创新点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反规划”方法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评价体系构建 | 第25-43页 |
3.1 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 第25-26页 |
3.1.1 以“反规划”方法为指导思想 | 第25页 |
3.1.2 筛选多样性的评价指标 | 第25页 |
3.1.3 综合考虑绿地系统评价体系的功能效益 | 第25页 |
3.1.4 针对绿地系统的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评价要求 | 第25-26页 |
3.2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3.2.1 系统性原则 | 第26页 |
3.2.2 针对性原则 | 第26页 |
3.2.3 整体性原则 | 第26-27页 |
3.2.4 生态性原则 | 第27页 |
3.2.5 易操作性原则 | 第27页 |
3.3 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 第27-28页 |
3.4 城市绿地系统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28-39页 |
3.4.1 定量化指标 | 第28-29页 |
3.4.2 生态格局指标 | 第29页 |
3.4.3 生态功能指标 | 第29-30页 |
3.4.4 指标说明 | 第30-39页 |
3.5 指标值标准化处理 | 第39-40页 |
3.5.1 标准化处理方法 | 第39页 |
3.5.2 标准化处理结果 | 第39-40页 |
3.6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0-41页 |
3.6.1 确定方法——主观赋权法 | 第40页 |
3.6.2 指标值权重确定 | 第40-41页 |
3.7 评价指标综合及评价结果确定 | 第41页 |
3.8 城市绿地系统评价体系的确定 | 第41-42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实例研究——南昌市湾里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 | 第43-60页 |
4.1 湾里区绿地系统现状 | 第43-45页 |
4.1.1 湾里区基本概况 | 第43页 |
4.1.2 城市绿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43-45页 |
4.2 湾里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第45-49页 |
4.2.1 城市绿地发展方向 | 第45页 |
4.2.2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 第45-47页 |
4.2.3 绿地分类规划 | 第47-49页 |
4.3 湾里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 | 第49-56页 |
4.3.1 定量化指标评价 | 第49-50页 |
4.3.2 生态格局指标评价 | 第50-55页 |
4.3.3 生态功能指标评价 | 第55-56页 |
4.4 评价结果与规划方案优化 | 第56-59页 |
4.4.1 评价结果 | 第56-57页 |
4.4.2 优化建议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