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热分析及散热结构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纯电动汽车电池热安全问题概述第12-13页
    1.3 纯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内外纯电动汽车电池包热分析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内外纯电动汽车电池包热管理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电池发热机理及环境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18-27页
    2.1 电池结构及生热原理第18-19页
    2.2 电池热失控及成因第19-21页
        2.2.1 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分析第19-20页
        2.2.2 电池热失控成因第20-21页
    2.3 环境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第21-26页
        2.3.1 环境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充电容量的影响第21-23页
        2.3.2 环境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的影响第23-24页
        2.3.3 环境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内阻的影响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电池模组发热分析及试验第27-41页
    3.1 三元锂离子电池传热数学模型第27-31页
        3.1.1 电动汽车电池温度场研究方法第27页
        3.1.2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导热微分方程第27-29页
        3.1.3 锂离子电池的生热速率及热物性参数第29-31页
    3.2 电池模组有限元模型第31-35页
        3.2.1 电池包组成第31-32页
        3.2.2 计算域网格划分第32-33页
        3.2.3 定解条件及求解器的选择第33-34页
        3.2.4 FLUENT分析流程第34-35页
    3.3 不同放电倍率下的发热分析第35-37页
    3.4 不同放电倍率下的发热试验第37-40页
        3.4.1 试验设备及温度传感器的布置第37页
        3.4.2 温度传感器的监测点第37-38页
        3.4.3 试验及结果分析第38-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电池模组散热结构设计及效果分析第41-48页
    4.1 电池散热方式选择第41-42页
    4.2 液冷管道设计及传热仿真第42-43页
    4.3 液冷管道效果验证第43-47页
        4.3.1 0.7C放电倍率下温升情况第43-45页
        4.3.2 10℃冷却介质的冷却效果第45-46页
        4.3.3 不同冷却介质的冷却效果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电池包传热分析及散热结构设计第48-64页
    5.1 城市工况下电池发热情况分析第48-58页
        5.1.1 工况电流获取第48-52页
        5.1.2 不同车速下的发热情况仿真第52-56页
        5.1.3 不同车速下的发热试验第56-58页
    5.2 电池包液冷管道模型设计第58-62页
        5.2.1 散热结构三维建模及网格划分第58-60页
        5.2.2 液体冷却理论分析第60-61页
        5.2.3 电池包液冷管道散热效果分析第61-62页
    5.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总结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传感器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系统研究
下一篇:青岛乡村旅游营销研究--以青岛海青茶博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