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8-12页 |
第一章 紫珠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第一节 紫珠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1.1.1 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 第14-21页 |
1.1.1.1 二萜类 | 第14-17页 |
1.1.1.2 三萜类 | 第17-20页 |
1.1.1.3 环烯醚萜 | 第20-21页 |
1.1.1.4 倍半萜 | 第21页 |
1.1.2 黄酮类成分 | 第21-22页 |
1.1.3 木脂素类 | 第22-24页 |
1.1.4 其他类成分 | 第24页 |
第二节 紫珠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1.2.1 抗炎、抑菌作用 | 第24-25页 |
1.2.2 止血、止痛作用 | 第25页 |
1.2.3 抗氧化作用 | 第25-26页 |
1.2.4 抗肿瘤、抗病毒 | 第26页 |
1.2.5 神经保护活性 | 第26页 |
1.2.6 其他作用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裸花紫珠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的研究 | 第28-82页 |
第一节 裸花紫珠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 第28-68页 |
2.1.1 从裸花紫珠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3-68页 |
第二节 裸花紫珠的抗炎活性研究 | 第68-70页 |
2.2.1 抗炎活性研究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0页 |
2.2.1.1 NO抑制活性 | 第68-69页 |
2.2.1.2 分子对接结果与讨论 | 第69-70页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第70-82页 |
2.3.1 裸花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 第70-78页 |
2.3.1.1 仪器与材料 | 第70-71页 |
2.3.1.2 植物的来源与鉴定 | 第71页 |
2.3.1.3 药材的提取与分离 | 第71-74页 |
2.3.1.4 Mosher反应确定C12-OH构型 | 第74页 |
2.3.1.5 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74-78页 |
2.3.2 裸花紫珠抗炎活性的研究 | 第78-80页 |
2.3.3 分子对接 | 第80-82页 |
第三章 橐吾属的研究进展 | 第82-87页 |
第一节 橐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82-84页 |
3.1.1 萜类化合物 | 第82-84页 |
3.1.1.1 倍半萜类化合物 | 第82-83页 |
3.1.1.2 三萜类化合物 | 第83-84页 |
3.1.2 黄酮类成分 | 第84页 |
3.1.3 生物碱类成分 | 第84页 |
3.1.4 其他类成分 | 第84页 |
第二节 橐吾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84-87页 |
3.2.1 抗炎免疫作用 | 第85页 |
3.2.2 抑菌抗菌活性 | 第85页 |
3.2.3 细胞毒性 | 第85-86页 |
3.2.4 其他作用 | 第86-87页 |
第四章 山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87-100页 |
第一节 山紫菀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 第87-96页 |
2.1.1 从山紫菀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89-96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96-100页 |
4.2.1 仪器与材料 | 第96页 |
4.2.2 药材的提取与分离 | 第96-97页 |
4.2.3 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附录 | 第109-189页 |
个人简历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