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半城市化地区规划策略研究--以诸暨高湖地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位于边缘地带的半失地农民第9页
        1.1.2 半失地农民的现实命运第9页
        1.1.3 规划介入的必要性第9-10页
    1.2 研究对象第10页
    1.3 概念界定第10页
        1.3.1 可持续生计第10页
        1.3.2 半城市化地区第10页
        1.3.3 半失地农民第10页
    1.4 关于半城市化地区村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综述第10-14页
        1.4.1 关于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综述第10-12页
        1.4.2 关于“半城市化地区”的研究综述第12-14页
    1.5 研究内容第14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7页
        1.6.1 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的社会正义和人文关怀第14-15页
        1.6.2 进一步增加城乡规划思考维度,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回应五类生计资本的半城市化地区规划策略研究第17-33页
    2.1 可持续生计理论对半城市化地区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第17页
    2.2 回应自然资本的规划策略第17-20页
        2.2.1 内生空间结构生态先导第18-19页
        2.2.2 外围整合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第19-20页
    2.3 回应社会资本的规划策略第20-23页
        2.3.1 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再安置第20-21页
        2.3.2 公共空间等级重构与场所构建第21-23页
    2.4 回应人力资本的规划策略第23-28页
        2.4.1 精细业态策划第24页
        2.4.2 特色乡村旅游第24-26页
        2.4.3 “非正式就业”的空间手段引导第26-28页
    2.5 回应物质资本的规划策略第28-31页
        2.5.1 分类施治的基础设施更新策略第29-30页
        2.5.2 点线面启动的乡村活化策略第30-31页
    2.6 回应金融资本的规划策略第31-33页
第三章 高湖地区村民可持续生计特征研究第33-43页
    3.1 可持续生计导向在高湖项目中的确立第33-35页
    3.2 高湖地区半城市化特征第35-37页
        3.2.1 边缘区位第35页
        3.2.2 风貌混杂第35-36页
        3.2.3 产业非农化明显第36页
        3.2.4 管理交叠第36页
        3.2.5 乡村自我发展停滞第36-37页
    3.3 高湖地区村民生计现状分析第37-43页
        3.3.1 脆弱背景变化带来村落发展的两种分异第37-38页
        3.3.2 拆迁型村落村民生计特征分析第38-41页
        3.3.3 保留型村落村民生计特征分析第41-43页
第四章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高湖地区城市设计应对第43-59页
    4.1 宏观层面:保障地区可持续生计的外部基底环境第43-55页
        4.1.1 空间结构尊重场地基底第43-46页
        4.1.2 功能策划引导就业第46-48页
        4.1.3 社区延续社会资本第48-51页
        4.1.4 道路设施远近兼顾第51-52页
        4.1.5 拆迁补偿机制创新第52-53页
        4.1.6 规划引领、多元参与机制的构建第53-55页
    4.2 微观层面:定制村民可持续生计的内生发展策略第55-59页
        4.2.1 人力资本主导的拆迁型村民生计框架构建第55-56页
        4.2.2 自然与物质资本主导的保留型村民生计框架构建第56-5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全文总结第59-60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74页
作者简介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装配式单层空间网格结构双环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VR&AR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