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行政惯例的概念 | 第10-15页 |
2.1 行政惯例概念界定的共识 | 第10-11页 |
2.1.1 创设主体为行政机关 | 第10页 |
2.1.2 创设条件须存在两个要素 | 第10-11页 |
2.2 行政惯例概念界定的分歧 | 第11-13页 |
2.2.1 法院确认 | 第11-12页 |
2.2.2 法的确信 | 第12-13页 |
2.3 行政惯例与行政习惯法之比较 | 第13-15页 |
3 行政惯例的前提、形成、确认和有效性要件 | 第15-24页 |
3.1 前提要件 | 第15-17页 |
3.1.1 成文法缺失或模糊 | 第16页 |
3.1.2 行政裁量领域 | 第16-17页 |
3.2 形成要件 | 第17-19页 |
3.2.1 主体适格 | 第17-18页 |
3.2.2 长时期反复实践的惯行 | 第18-19页 |
3.3 确认要件 | 第19-21页 |
3.3.1 法律确信的主体及范围 | 第19-20页 |
3.3.2 实现法律确信的途径 | 第20-21页 |
3.4 有效性要件 | 第21-24页 |
3.4.1 有效性要件的必要性 | 第21页 |
3.4.2 合法性要件 | 第21-22页 |
3.4.3 合理性要件 | 第22-24页 |
4 行政惯例的分类 | 第24-29页 |
4.1 善例与恶例之辩 | 第24-25页 |
4.2 程序性行政惯例与实质性行政惯例 | 第25-26页 |
4.2.1 程序性行政惯例 | 第25页 |
4.2.2 实质性行政惯例 | 第25-26页 |
4.3 政策性行政惯例与自发性行政惯例 | 第26-27页 |
4.3.1 政策性行政惯例 | 第26-27页 |
4.3.2 自发性行政惯例 | 第27页 |
4.4 技术性行政惯例与规范性行政惯例 | 第27-29页 |
4.4.1 技术性行政惯例 | 第27-28页 |
4.4.2 规范性行政惯例 | 第28-29页 |
5 行政惯例的功能 | 第29-34页 |
5.1 提高行政效率 | 第29-30页 |
5.2 引导行政裁量 | 第30-31页 |
5.3 协助实现行政自制 | 第31-32页 |
5.3.1 行政惯例为平等对待原则的具体表现 | 第31页 |
5.3.2 行政惯例补充成文法不足为裁量权行使提供法源 | 第31-32页 |
5.4 促进法律更新与完善 | 第32-34页 |
6 行政惯例的司法适用 | 第34-39页 |
6.1 行政惯例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 | 第34-36页 |
6.1.1 审判依据说 | 第34-35页 |
6.1.2 司法审查说 | 第35-36页 |
6.2 行政惯例的举证及查明 | 第36-37页 |
6.2.1 行政惯例的举证责任分配 | 第36页 |
6.2.2 行政惯例的查明 | 第36-37页 |
6.3 司法审查的标准 | 第37-39页 |
6.3.1 合法性标准 | 第37页 |
6.3.2 合理性标准 | 第37-39页 |
7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