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9-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1.1 昆虫先天免疫 | 第14-17页 |
1.1.1 细胞免疫 | 第14-15页 |
1.1.2 体液免疫 | 第15-17页 |
1.2 肽聚糖识别蛋白在昆虫免疫中的作用 | 第17-23页 |
1.2.1 PGRP的结构特点 | 第17-19页 |
1.2.2 PGRP的功能 | 第19-23页 |
1.3 肽聚糖识别蛋白对黑尾叶蝉与RDV互作关系的影响 | 第23-25页 |
1.3.1 水稻普通矮缩病毒与黑尾叶蝉 | 第23-24页 |
1.3.2 黑尾叶蝉对水稻矮缩病毒的传播和获取 | 第24页 |
1.3.3 昆虫肽聚糖识别蛋白与病毒的互作关系 | 第24-25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黑尾叶蝉PGRP基因注释及与RDV互作相关PGRP筛选 | 第27-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2.1.1 供试昆虫与水稻 | 第27页 |
2.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2.1.3 常见昆虫PGRP基因组数据收集 | 第28页 |
2.1.4 本地Blast的基本操作过程 | 第28页 |
2.1.5 总RNA提取及cDNA第一链合成 | 第28-29页 |
2.1.6 取样 | 第29页 |
2.1.7 荧光定量PCR检测表达水平 | 第29-30页 |
2.1.8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2.2.1 黑尾叶蝉肽聚糖识别蛋白基因筛选结果 | 第30-31页 |
2.2.2 RDV感染对黑尾叶蝉PGRPs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31-33页 |
2.3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黑尾叶蝉NcPGRP基因的克隆与组织分布分析 | 第35-4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3.1.1 供试昆虫与水稻 | 第35页 |
3.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5页 |
3.1.3 总RNA提取及cDNA第一链合成 | 第35页 |
3.1.4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5页 |
3.1.5 分子克隆 | 第35-38页 |
3.1.6 黑尾叶蝉NcPGRP基因的生物学分析 | 第38页 |
3.1.7 黑尾叶蝉各组织NcPGRP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 第38-39页 |
3.1.8 数据分析 | 第3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3.2.1 黑尾叶蝉NcPGRP基因的克隆验证与序列分析 | 第39-42页 |
3.2.2 黑尾叶蝉NcPGRP基因的多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 | 第42-45页 |
3.2.3 黑尾叶蝉NcPGRP基因组织分布分析 | 第45-46页 |
3.3 讨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黑尾叶蝉NcPGRP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Western Blot | 第48-5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4页 |
4.1.1 供试昆虫与水稻 | 第48页 |
4.1.2 主要试剂盒实验仪器 | 第48页 |
4.1.3 黑尾叶蝉NcPGRP基因重组表达质粒构建 | 第48-50页 |
4.1.4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 第50-51页 |
4.1.5 重组蛋白的SDS-PAGE检测 | 第51页 |
4.1.6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验证 | 第51-52页 |
4.1.7 重组蛋白纯化 | 第52-53页 |
4.1.8 纯化蛋白的透析 | 第53页 |
4.1.9 纯化蛋白浓度测定 | 第53页 |
4.1.10 Western Blot验证抗体效果 | 第53-54页 |
4.1.11 取样 | 第54页 |
4.1.12 SDS-PAGE | 第54页 |
4.1.13 Western Blot | 第5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4.2.1 黑尾叶蝉NcPGRP蛋白原核表达 | 第54页 |
4.2.2 黑尾叶蝉NcPGRP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 第54-57页 |
4.2.3 黑尾叶蝉NcPGRP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 第57页 |
4.3 讨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黑尾叶蝉NcPGRP基因的免疫刺激及RNA干扰 | 第59-6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5.1.1 供试昆虫与水稻 | 第59页 |
5.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9页 |
5.1.3 大肠杆菌E.DH5α 和藤黄微球菌M.luteus的培养和活化 | 第59页 |
5.1.4病原细菌的显微注射 | 第59-60页 |
5.1.5 总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合成 | 第60页 |
5.1.6 黑尾叶蝉NcPGRP基因免疫刺激后转录水平的定量分析 | 第60页 |
5.1.7 dsRNA合成 | 第60页 |
5.1.8 dsRNA的注射 | 第60-61页 |
5.1.9 数据分析 | 第6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5.2.1 RDV对黑尾叶蝉NcPGRP基因的抑制作用 | 第61-62页 |
5.2.2 病原细菌对NcPGRP基因的诱导结果分析 | 第62页 |
5.2.3 黑尾叶蝉NcPGRP基因的RNA干扰条件筛选 | 第62-63页 |
5.2.4 病原细菌感染对RNA干扰后黑尾叶蝉死亡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 讨论 | 第64-67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