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24页 |
1.1 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1.2.2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挖潜技术现状 | 第17-20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2-24页 |
2 区块地质特征及开发概况 | 第24-36页 |
2.1 油藏地质特征 | 第24-34页 |
2.1.1 构造特征 | 第24-25页 |
2.1.2 沉积特征 | 第25-26页 |
2.1.3 岩性特征 | 第26页 |
2.1.4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26-33页 |
2.1.5 流体性质及相渗曲线 | 第33-34页 |
2.1.6 含油面积及地质储量 | 第34页 |
2.2 开发概况 | 第34-36页 |
3 聚合物驱开发特征及效果评价 | 第36-55页 |
3.1 聚合物驱开发特征 | 第36-42页 |
3.1.1 聚合物驱油藏动态开发特点 | 第36-39页 |
3.1.2 聚合物驱油井见效特征 | 第39-42页 |
3.2 聚合物驱开发效果评价 | 第42-55页 |
3.2.1 增油指标评价方法 | 第42-45页 |
3.2.2 降水指标评价方法 | 第45-47页 |
3.2.3 驱替过程的有效性评价 | 第47-55页 |
4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 第55-67页 |
4.1 光刻模型实验研究聚驱后剩余油微观分布 | 第55-58页 |
4.1.1 实验内容 | 第55-56页 |
4.1.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2 纵向非均质模型实验研究聚驱后剩余油分布 | 第58-67页 |
4.2.1 试验内容 | 第58-61页 |
4.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5 聚合物驱后宏观剩余油分布研究 | 第67-95页 |
5.1 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 第67-83页 |
5.1.1 数值模拟基本原理 | 第67-68页 |
5.1.2 数学模型的选择 | 第68-70页 |
5.1.3 油藏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70-72页 |
5.1.4 历史拟合 | 第72-76页 |
5.1.5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76-83页 |
5.2 储层非均质性概念典型模型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 第83-87页 |
5.2.1 非均质概念典型模型 | 第83-84页 |
5.2.2 不同非均质概念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 第84-87页 |
5.3 矿场取心方法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 第87-91页 |
5.3.1 注采井主流线上聚合物驱后的水淹特征 | 第87-90页 |
5.3.2 注采井分流线上聚合物驱后的水淹特征 | 第90-91页 |
5.4 测井测试资料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 第91-93页 |
5.4.1 硼中子测井认识油层水淹程度 | 第91-92页 |
5.4.2 吸水、产液剖面测试资料研究油层动用状况 | 第92-93页 |
5.5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 第93-95页 |
6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潜力分类及评价 | 第95-119页 |
6.1 聚合物溶液的波及状况分析 | 第95-97页 |
6.1.1 平面波及状况分析 | 第95-96页 |
6.1.2 纵向波及状况分析 | 第96-97页 |
6.2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形成的控制条件 | 第97-112页 |
6.2.1 控制聚驱剩余油成因的地质因素 | 第97-108页 |
6.2.2 控制聚驱剩余油成因的开发因素 | 第108-112页 |
6.3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潜力类型 | 第112-117页 |
6.4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潜力评价 | 第117-119页 |
7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挖潜研究 | 第119-139页 |
7.1 聚合物驱后挖潜方法 | 第119-123页 |
7.1.1 常规挖潜方法 | 第119-121页 |
7.1.2 化学驱挖潜方法 | 第121-123页 |
7.1.3 聚合物驱后挖潜方法分析 | 第123页 |
7.2 化学组合驱技术的提出 | 第123-124页 |
7.3 化学组合驱配方筛选 | 第124-127页 |
7.3.1 交联聚合物筛选 | 第124-126页 |
7.3.2 主体段塞筛选 | 第126-127页 |
7.4 聚合物驱后化学组合驱驱油实验 | 第127-131页 |
7.4.1 实验内容 | 第127-128页 |
7.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28-131页 |
7.5 聚合物驱后化学组合驱先导试验实例 | 第131-139页 |
7.5.1 试验区域的选择 | 第131-132页 |
7.5.2 化学组合驱可行性分析 | 第132-134页 |
7.5.3 先导试验区地质及开发情况 | 第134页 |
7.5.4 化学组合驱油体系的筛选及室内实验 | 第134页 |
7.5.5 化学组合驱注入参数设计 | 第134-136页 |
7.5.6 经济效益分析 | 第136-139页 |
8 主要结论和认识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9页 |
附录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