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三维机织正交结构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及其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引言第10-11页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研究现状第11-13页
   ·纺织复合材料准静态冲击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有限元分析现状第14-15页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5页
   ·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5-17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15-16页
     ·论文研究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三维正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作与准静态实验第17-27页
   ·原材料的选择第17-18页
   ·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组织结构第18-19页
   ·三维机织正交结构织物预制件的织造第19-20页
   ·预制件成型第20-23页
     ·成型采用的材料第21页
     ·成型制作方法第21-22页
     ·成型后的复合材料板材第22-23页
   ·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冲击测试第23-24页
     ·冲击破坏原理第23页
     ·冲击试验过程第23-24页
   ·冲击试验结果第24-26页
     ·载荷位移曲线第24-25页
     ·能量吸收曲线第25页
     ·破坏模式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三维机织正交结构复合材料参数化设计及有限元理论基础第27-37页
   ·参数化设计理论及基本形式第27-29页
     ·参数化设计的概念及原理第27-28页
     ·参数化模型的基本形式第28-29页
   ·三维机织正交结构复合材料的参数化设计第29-30页
   ·有限元法简介第30-31页
   ·ANSYS/LS-DYNA 及冲击接触理论基础第31-36页
     ·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 简介第31-32页
     ·接触—碰撞数值计算方法第32-33页
     ·大变形理论数值计算第33-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及其单胞模型的参数化建模第37-46页
   ·三维正交结构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第37-41页
     ·几何模型分析第37-39页
     ·模型中几何参数和宏观织造设计参数的关系第39-41页
   ·三维机织正交结构复合材料预制件模型的参数化实现算例第41-44页
   ·各结构的纤维体积含量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三维机织正交结构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模拟分析第46-72页
   ·选用PRO/E 软件与ANSYS 软件的接口程序第46页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6-54页
     ·问题定义及设定分析环境第47页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单元选择第48-49页
     ·所采用的材料模型第49-50页
     ·网格划分第50-53页
     ·建立PART第53页
     ·定义接触信息第53页
     ·有限元建模需要注意的问题第53-54页
   ·施加边界条件与载荷第54-55页
   ·求解控制第55页
   ·K 文件的输出求解及修改第55-56页
   ·ANSYS/LS-DYNA 求解及分析进程控制第56页
   ·影响求解速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第56-59页
     ·时间步长的影响第56-57页
     ·加载速度的设置第57-59页
   ·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校验第59-61页
     ·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的载荷位移曲线对比第59-60页
     ·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的能量吸收位移曲线对比第60-61页
     ·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的破坏形式的对比第61页
   ·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分析第61-71页
     ·模型中有效应力云图第61-63页
     ·复合材料不同层面上单元的应力时间曲线第63-68页
     ·纤维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的接触分析第68-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结论第72-74页
   ·主要结论第72-73页
   ·展望与不足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第81-84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膜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聚氨酯型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在Outlast/真丝织物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