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府谷县资源型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诅咒的视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 第11-13页 |
1.2.2 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研究 | 第13-14页 |
1.2.3 文献小结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资源型产业转型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资源型产业 | 第18-19页 |
2.1.2 资源型城市 | 第19-21页 |
2.1.3 产业转型 | 第21页 |
2.2 “资源诅咒”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2.2.1 “资源诅咒” | 第21-22页 |
2.2.2 “资源诅咒”传导机制 | 第22-26页 |
第3章 陕西省府谷县资源型产业的基本状况 | 第26-31页 |
3.1 府谷县自然资源禀赋 | 第26页 |
3.2 府谷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3.3 府谷县资源型产业的总体概况 | 第27-28页 |
3.4 府谷县资源型产业的经济贡献 | 第28-30页 |
3.4.1 资源型产业对GDP的贡献 | 第28-29页 |
3.4.2 资源型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 | 第29-30页 |
3.5 府谷县资源型产业的社会贡献 | 第30-31页 |
第4章 陕西省府谷县资源型产业负面影响分析 | 第31-43页 |
4.1 府谷县资源型产业集中度分析 | 第31-32页 |
4.2 府谷县煤炭资源型产业的地位分析 | 第32-33页 |
4.3 府谷县资源诅咒症状分析 | 第33-43页 |
4.3.1 荷兰病效应分析 | 第34-36页 |
4.3.2 挤出效应分析 | 第36-39页 |
4.3.3 贫富差距分析 | 第39-40页 |
4.3.4 制度弱化分析 | 第40-41页 |
4.3.5 生态环境破坏分析 | 第41-43页 |
第5章 府谷县资源型产业转型对策 | 第43-52页 |
5.1 优化升级煤电化载能工业 | 第43-45页 |
5.1.1 整合煤炭产能 | 第43页 |
5.1.2 做精煤化工产业 | 第43-44页 |
5.1.3 完善载能工业 | 第44-45页 |
5.1.4 发展高端建材工业 | 第45页 |
5.2 培育发展非煤工业 | 第45-46页 |
5.2.1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 第45页 |
5.2.2 开发利用新能源 | 第45-46页 |
5.3 加快发展服务业 | 第46-48页 |
5.3.1 发展现代物流业 | 第46-47页 |
5.3.2 发展能源金融业 | 第47页 |
5.3.3 做大做强工矿园区服务业 | 第47-48页 |
5.4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资源型产业顺利转型 | 第48-52页 |
5.4.1 优化工业产业布局 | 第48页 |
5.4.2 完善相关制度 | 第48-49页 |
5.4.3 加大科技教育投入 | 第49页 |
5.4.4 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 第49-51页 |
5.4.5 注重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