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优化运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1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第11-13页
        1.1.1 水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第11页
        1.1.2 水体中氮的来源及存在形式第11-12页
        1.1.3 水环境中氮素的危害第12-13页
    1.2 生物脱氮理论与工艺第13-19页
        1.2.1 生物脱氮理论第13-16页
        1.2.2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第16-18页
        1.2.3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第18-19页
    1.3 分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第19-24页
        1.3.1 分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简介第19-20页
        1.3.2 分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3 分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1.3.4 分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应用实例第24页
    1.4 ASM 系列模型研究现状第24-25页
    1.5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分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试验研究第26-40页
    2.1 试验方法第26-28页
        2.1.1 试验装置第26-27页
        2.1.2 进水组份及浓度第27-28页
        2.1.3 监测方法第28页
    2.2 三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活性污泥法)试验研究第28-32页
        2.2.1 试验过程第28-29页
        2.2.2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各处理单元氨氮去除效果第29页
        2.2.3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各处理单元硝态氮去除效果第29-30页
        2.2.4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各处理单元总氮去除效果第30页
        2.2.5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各处理单元 COD 去除效果第30-31页
        2.2.6 试验过程中 SVI 的变化第31页
        2.2.7 结论第31-32页
    2.3 三段进水 A/O 生物膜脱氮工艺试验研究第32-36页
        2.3.1 试验过程第32页
        2.3.2 不同流量分配下的氨氮沿程变化第32-33页
        2.3.3 不同流量分配下 NOx-N 沿程变化第33-34页
        2.3.4 不同流量分配下总氮沿程变化第34-35页
        2.3.5 不同流量分配下 COD 沿程变化第35-36页
        2.3.6 结论第36页
    2.4 相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对比第36-40页
        2.4.1 两种处理工艺各反应单元出水氨氮浓度第36-37页
        2.4.2 两种处理工艺各反应单元出水 NOX-N 浓度第37-38页
        2.4.3 两种处理工艺各反应单元出水 COD 浓度第38页
        2.4.4 两种处理工艺各反应单元出水总氮浓度第38-39页
        2.4.5 结论第39-40页
第三章 分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动力学模型建立第40-57页
    3.1 ASM1 模型简介第40-44页
        3.1.1 ASM1 模型假设条件第40页
        3.1.2 ASM1 模型矩阵第40-44页
    3.2 三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4-52页
        3.2.1 修正 ASM1 模型矩阵第45页
        3.2.2 简化二沉池模型第45页
        3.2.3 三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模型建立第45-50页
        3.2.4 模型程序的求解路线第50页
        3.2.5 模型初始化第50-52页
    3.3 模型参数及进水组份划分第52页
        3.3.1 参数的确定第52页
        3.3.2 进水组份的确定第52页
    3.4 参数灵敏度分析第52-54页
    3.5 模型校验第54-57页
        3.5.1 模型校验路线第54页
        3.5.2 模型参数调整第54-55页
        3.5.3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第55-57页
第四章 分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优化模拟研究第57-68页
    4.1 模型模拟的基础条件第57页
        4.1.1 模型控制条件及进水水质第57页
    4.2 三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的两种优化运行方式第57-59页
        4.2.1 流量分配系数第57-58页
        4.2.2 等容积负荷条件下池容分配第58-59页
        4.2.3 等污泥负荷条件下池容分配第59页
    4.3 三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优化运行研究第59-67页
        4.3.1 不同碳氮比下不同a值对工艺总氮去除率的影响第59-60页
        4.3.2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第60-62页
        4.3.3 不同污泥回流比对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第62-63页
        4.3.4 容积分配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第63-65页
        4.3.5 两种流量分配方法对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第65-67页
    4.4 分段进水 A/O 生物脱氮工艺优化运行建议第67-68页
第五章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校区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
下一篇:车辆噪声源阵列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