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力学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1 问题提出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3页
        1.2.1 路面温度场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路面温度应力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3 路面开裂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4 基于粘弹性影响分析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23-26页
第二章 路面现场温度测试方法及实测数据分析第26-39页
    2.1 工程概况简介第26-27页
    2.2 温度场观测方法第27-29页
        2.2.1 温度测试点选择第27-28页
        2.2.2 温度传感器的埋置第28-29页
    2.3 温度场实测数据分析第29-38页
        2.3.1 气温变化规律分析第29-30页
        2.3.2 路表温度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分析第30-32页
        2.3.3 路面结构深度方向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第32-34页
        2.3.4 路面结构内温度分布与时刻的关系分析第34-36页
        2.3.5 不同季节路面结构内温度分布的比较分析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沥青路面温度场研究第39-61页
    3.1 导热问题的理论基础第39-43页
        3.1.1 温度场、温度梯度及导热定律第39-41页
        3.1.2 导热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第41-43页
    3.2 垂直边坡均质体的二维稳态导热问题第43-49页
        3.2.1 解析解求解第43-47页
        3.2.2 边界条件验证第47-48页
        3.2.3 内部温度分布的解析解与数值解比较第48-49页
    3.3 斜边坡有限大均质体(路堤)二维导热问题分析第49-55页
        3.3.1 解析解求解第49-53页
        3.3.2 边界条件验证第53-55页
        3.3.3 均质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解析解与数值解比较第55页
    3.4 多层结构体系温度分布数值解第55-60页
        3.4.1 多层体系计算模型确定第55-56页
        3.4.2 一维、二维稳态温度场比较分析第56-58页
        3.4.3 一维瞬态温度场计算第58-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沥青面层温缩裂缝的理论模型分析第61-85页
    4.1 温度应力的吴赣昌解第61-65页
    4.2 受均布荷载梁的弯曲模型求解第65-67页
    4.3 路面收缩模型求解第67-70页
        4.3.1 面层与基层为线性摩擦时第68-69页
        4.3.2 面层与基层为非线性摩擦时第69-70页
    4.4 路面温缩开裂模型求解第70-71页
        4.4.1 面层与基层为线性摩擦时第70页
        4.4.2 面层与基层为非线性摩擦时第70-71页
    4.5 参数取值及计算位置确定第71-75页
        4.5.1 参数取值第71-74页
        4.5.2 计算位置确定第74-75页
    4.6 参数影响分析第75-83页
        4.6.1 面层厚度变化的影响第76-77页
        4.6.2 面层模量的影响第77-78页
        4.6.3 温缩系数的影响第78-79页
        4.6.4 泊松比的影响第79-81页
        4.6.5 f 值的影响第81-82页
        4.6.6 层间粘结状态的影响第82-83页
    4.7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数值分析第85-105页
    5.1 数值分析方法第85-86页
    5.2 典型路面结构第86页
    5.3 计算模型第86-88页
    5.4 参数分析第88-104页
        5.4.1 路表温度的影响分析第88-91页
        5.4.2 面层导热系数的影响分析第91-93页
        5.4.3 面层模量的影响分析第93-96页
        5.4.4 面层的温缩系数影响分析第96-99页
        5.4.5 面层厚度的影响分析第99-101页
        5.4.6 面层泊松比的影响第101-104页
    5.5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六章 考虑粘弹性特性的温度应力分析第105-122页
    6.1 粘弹性理论第105-108页
        6.1.1 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特性第105-106页
        6.1.2 粘弹性模型第106-108页
    6.2 劲度模量主曲线及时温等效第108-110页
        6.2.1 劲度模量主曲线第108-109页
        6.2.2 时温等效第109-110页
    6.3 考虑粘弹性的应力计算第110-112页
        6.3.1 考虑粘弹性的应力计算第110-111页
        6.3.2 波尔茨曼叠加原理第111-112页
    6.4 参数影响分析第112-118页
        6.4.1 幂次函数的参数选取第112-113页
        6.4.2 不同降温速度的影响第113-114页
        6.4.3 不同降温起始温度的影响第114-115页
        6.4.4 不同温缩系数的影响第115-116页
        6.4.5 相同降温速率时剩余应力与松弛量的比较第116-117页
        6.4.6 一昼夜的应力变化第117-118页
    6.5 沥青路面设计的改进建议第118-121页
    6.6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22-125页
    主要结论第122-124页
    创新点第124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度变化及初始缺陷对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喷油泵供油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