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中止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2页
一、犯罪中止概念与特征探析第12-22页
 (一) 犯罪中止的概念分析第12-13页
 (二) 犯罪中止的特征探析第13-22页
  1. 犯罪中止的时空性第14-16页
  2.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第16-18页
  3. 犯罪中止的彻底性第18-19页
  4. 犯罪中止的有效性第19-22页
二、犯罪中止的分类探析第22-25页
 (一) 犯罪中止分类的概述第22页
 (二) 犯罪中止的分类及分析第22-25页
  1、预备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和实行终了的中止第22-23页
  2、可罚的中止与不可罚的中止第23-24页
  3、消极中止与积极中止第24页
  4、单独犯罪的中止和共同犯罪的中止第24-25页
三、犯罪中止的存在范围探析第25-31页
 (一) 预备阶段是否存在犯罪中止问题第25-26页
 (二) 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犯罪中止问题第26-28页
 (三) 危险状态出现后是否存在犯罪中止问题第28-29页
 (四) 过失犯罪中能否存在犯罪中止问题第29页
 (五) 在不能犯的场合能否存在犯罪中止问题第29-31页
四、几种特殊形态的犯罪中止探析第31-38页
 (一) 关于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第31-32页
  1、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义及其特征第31页
  2、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第31-32页
 (二) 关于准中止犯第32-36页
  1、准中止犯的概念和相关立法第32-33页
  2、准中止犯制度的理论根据第33-34页
  3、准中止犯的种类第34-36页
 (三) 关于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第36-38页
  1、共同犯罪中止的理论分歧第36-38页
五、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探析第38-42页
 (一) 犯罪中止减免处罚的理论依据第38-40页
  1、大陆法系国家的主要观点第38-39页
  2、我国学者的观点第39-40页
 (二) 各国关于犯罪中止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第40-41页
 (三) 对我国刑法中犯罪中止处罚原则的反思及完善建议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假广告罪研究
下一篇:论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