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广告罪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关于虚假广告的界定 | 第12-20页 |
一、虚假广告的概念 | 第12页 |
二、广义的虚假广告与狭义的虚假广告 | 第12-13页 |
三、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 | 第13-20页 |
(一) 中国大陆对于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 | 第13页 |
(二) 台湾地区对于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 | 第13-14页 |
(三) 美国对于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 | 第14-15页 |
(四) 虚假广告认定标准的探索 | 第15-20页 |
第二章 虚假广告罪的构成要件 | 第20-33页 |
一、虚假广告罪的主体 | 第20-27页 |
(一) 我国法律规定的虚假广告罪的主体解读 | 第20-23页 |
(二) 虚假广告罪主体资格的探讨 | 第23-27页 |
二、虚假广告罪的客体 | 第27-28页 |
(一) 学界观点 | 第27页 |
(二) 观点评析 | 第27-28页 |
三、虚假广告罪的主观方面 | 第28-29页 |
四、虚假广告罪的客观方面 | 第29-33页 |
第三章 虚假广告罪的认定 | 第33-36页 |
一、虚假广告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33页 |
二、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 第33-34页 |
三、虚假广告罪与损害商业信誉、商业声誉罪的界限 | 第34-35页 |
四、虚假广告罪与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界限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虚假广告罪的法定刑探讨 | 第36-39页 |
一、关于法定刑梯次分布不够合理的问题 | 第36-37页 |
二、关于罚金刑的标准和数额不够明确的问题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