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2 引言 | 第10-12页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2.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3 数值模式试验、统计方法与资料 | 第12-16页 |
3.1 资料介绍 | 第12页 |
3.2 方法说明 | 第12-14页 |
3.2.1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3.2.2 线性相关分析方法 | 第13页 |
3.2.3 偏相关分析方法 | 第13页 |
3.2.4 一元线性回归 | 第13-14页 |
3.2.5 合成分析 | 第14页 |
3.3 模式介绍 | 第14-1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6-41页 |
4.1 东亚冬季风与澳洲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与90年代后相互作用机理 | 第16-29页 |
4.1.1 东亚冬季风与澳洲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 | 第16-18页 |
4.1.2 澳洲夏季风与东亚冬季风对低纬地区的影响 | 第18-23页 |
4.1.3 90年代后东亚冬季风与澳洲夏季风相互作用机理 | 第23-25页 |
4.1.4 模式验证 | 第25-29页 |
4.2 东亚冬季风与澳洲夏季风引起的赤道西风与不同类型的厄尔尼诺事件爆发的联系 | 第29-41页 |
4.2.1 不同类型的ENSO事件在爆发前赤道西风的特征分布 | 第29-32页 |
4.2.2 东亚冬季风与之后爆发的传统型厄尔尼诺的关系 | 第32-35页 |
4.2.3 澳大利亚夏季风与之后爆发的中部型厄尔尼诺的关系 | 第35-37页 |
4.2.4 亚澳季风系统季风影响两类ENSO事件爆发可能存在的机理 | 第37-41页 |
5 总结与讨论 | 第41-43页 |
5.1 总结 | 第41-42页 |
5.2 讨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