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菌类论文--真菌门论文

长江以南地区特里尔盘菌属的分类、培养和该属双基因系统发育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文献综述第9-16页
    1 长江以南地区地理环境概况第9页
    2 特里尔盘菌属的分类研究历史及重要性第9-11页
    3 特里尔盘菌属的形态及解剖学特征第11-12页
    4 特里尔盘菌属的生态和地理分布第12-13页
    5 真菌在分类研究方面的进展第13-16页
        5.1 传统真菌的鉴定方法第13页
        5.2 现代真菌的鉴定方法第13-16页
            5.2.1 RAPD技术第13-14页
            5.2.2 RFLP分析第14页
            5.2.3 DNA分子标记技术第14-16页
Ⅰ 引言第16-17页
Ⅱ 长江以南地区特里尔盘菌的分类第17-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7-18页
        1.1 野外标本采集与整理第17页
        1.2 实验仪器第17页
        1.3 实验试剂第17页
        1.4 标本检查第17-18页
            1.4.1 外部形态观察第17页
            1.4.2 制片及内部构造显微检查、拍照及绘图第17-18页
    2 实验结果第18-19页
        2.1 特里尔盘菌属征描述第18页
        2.2 分种检索表第18-19页
    3 种的描述第19-33页
        3.1 均一特里尔盘菌新种第19-22页
        3.2 山茶特里尔盘菌第22-23页
        3.3 堆叠特里尔盘菌第23-24页
        3.4 微毛柃散斑壳(待新组合)第24-25页
        3.5 黄山特里尔盘菌第25-26页
        3.6 小特里尔盘菌第26-27页
        3.7 简丝特里尔盘菌第27-28页
        3.8 横向特里尔盘菌新种第28-33页
Ⅲ 特里尔盘菌属部分种的生物学性状第33-4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3-34页
        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3页
        1.2 菌株的采集第33页
        1.3 培养基的配制第33页
        1.4 菌株的分离培养第33-34页
        1.5 菌种的观察第34页
    2 实验结果第34-45页
        2.1 小特里尔盘菌第34-37页
        2.2 蔷薇特里尔盘菌第37-40页
        2.3 辐射特里尔盘菌第40-43页
        2.4 香花芽豆藤特里尔盘菌第43-45页
    3 分析与讨论第45-47页
Ⅳ 特里尔盘菌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第47-61页
    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7页
        1.1 实验试剂配制第47页
        1.2 主要实验仪器第47页
    2 实验方法第47-49页
        2.1 CTAB法提取总DNA第47-48页
        2.2 ITS-PCR反应第48页
        2.3 28S-PCR反应第48-49页
    3 供试菌株第49-54页
        3.1 rDNA-ITS序列分析供试菌株第49-50页
        3.2 28SrDNA序列分析所用菌株第50-52页
        3.3 双基因序列分析所用菌株第52-54页
        3.4 数据处理第5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54-61页
        4.1 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第54-56页
        4.2 基于 28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第56-57页
        4.3 基于ITS+28S rDNA联合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第57-61页
Ⅴ 结论第61-63页
Ⅵ 讨论第63-65页
    1 关于特里尔盘菌属分类学问题第63页
    2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图版Ⅰ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星湖湿地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活性研究
下一篇:古尼虫草子实体的人工诱发及菌丝富集钙镁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