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前言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产品质量责任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30页 |
| 第一节 产品的涵义 | 第16-21页 |
| 一、产品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 第16-17页 |
| 二、各国产品界定的比较 | 第17-21页 |
| 第二节 产品质量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 一、产品质量责任的涵义 | 第22-25页 |
| 二、产品质量责任的表现形式 | 第25-27页 |
| 三、产品质量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产品质量责任制度体系辨析 | 第30-46页 |
| 第一节 我国产品质量责任形式制度辨析 | 第30-37页 |
| 一、缺陷产品责任制度辨析 | 第30-34页 |
| 二、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辨析 | 第34-37页 |
| 第二节 产品质量责任归责原则辨析 | 第37-45页 |
| 一、国外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辨析 | 第37-41页 |
| 二、我国产品质量责任归责原则辨析 | 第41-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我国产品质量责任制度体系的完善 | 第46-53页 |
| 第一节 我国产品质量责任形式制度完善 | 第46-50页 |
| 一、构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 第46-47页 |
| 二、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47-48页 |
| 三、扩大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 | 第48-50页 |
| 第二节 我国产品质量责任归责原则完善 | 第50-52页 |
| 一、严格责任与过错推定相结合 | 第50页 |
| 二、建立以市场份额作为补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 第50-51页 |
| 三、增加消费者在产品质量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和保护生产者与销售者被恶意索赔的权利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