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试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写作背景及目的第10页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三、写作的主旨和意义第11-12页
第一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概述第12-16页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第12-14页
  一、精神损害定义第12页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及特征第12-13页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第13-14页
 第二节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第14-16页
  一、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定义第14-15页
  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特征第15-16页
第二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第16-23页
 第一节 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第16-19页
  一、英美法系第16-17页
  二、大陆法系第17-18页
  三、国际性条约第18-19页
 第二节 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第19-23页
  一、台湾地区第19页
  二、大陆地区第19-23页
第三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分析第23-31页
 第一节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分析第23-26页
  一、实行违约精神损害制度是合同法不断发展的结果第23页
  二、实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完全赔偿原则的内在要求第23-24页
  三、实行违约精神损害制度是不断加强人权保护的要求第24页
  四、实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可以增强当事人遵守合同约定的自觉性第24-25页
  五、实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第25-26页
 第二节 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否定观点的反思第26-31页
  一、关于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违反了可预见性规则问题第26页
  二、关于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会对正常交易起到阻碍作用的问题第26-27页
  三、关于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会导致出现人格商品化现象的问题第27页
  四、关于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将会难以取得证据的问题第27页
  五、采用惩罚性赔偿可以代替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第27-29页
  六、关于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会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第29页
  七、关于采用侵权和违约的竞合理论可以解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第29-31页
第四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设构想第31-39页
 第一节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第31-32页
  一、须有违约行为的存在第31页
  二、须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损害事实第31-32页
  三、精神损害事实与违约行为之间须有因果关系第32页
 第二节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模式第32-33页
  一、竞合允许型第33页
  二、一般禁止而例外允许型第33页
  三、一般允许型第33页
 第三节 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第33-37页
  一、可预见性规则第34页
  二、减轻损失规则第34页
  三、损益相抵规则第34-35页
  四、过失相抵规则第35页
  五、免责事由和条款的限制第35-36页
  六、类型化的限制第36-37页
 第四节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第37-39页
第五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第39-43页
 一、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特点第39页
 二、各国的精神损害赔偿金计算原则第39-40页
 三、违约精神赔偿金额的计算原则第40-42页
 四、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书目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事故中的学校责任
下一篇:我国产品质量责任制度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