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写词及其中英文对照表 | 第7-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 人工种子制作技术的研究 | 第10-17页 |
1.1.1 人工种子包埋繁殖体 | 第10-12页 |
1.1.2 人工种皮包埋配方 | 第12-13页 |
1.1.3 人工种子添加剂的使用 | 第13页 |
1.1.4 人工种子贮藏技术研究 | 第13-14页 |
1.1.5 人工种子萌发条件研究 | 第14-15页 |
1.1.6 人工种子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15-17页 |
1.2 扁穗牛鞭草概述 | 第17-19页 |
1.2.1 扁穗牛鞭草的产地及分布 | 第17页 |
1.2.2 扁穗牛鞭草生物学特性 | 第17-18页 |
1.2.3 扁穗牛鞭草的经济价值 | 第18页 |
1.2.4 扁穗牛鞭草无性繁殖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 试验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19-21页 |
2.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1-26页 |
3.2.1 幼叶体胚的诱导与分化 | 第21页 |
3.2.2 人工种子的包裹 | 第21-22页 |
3.2.3 人工种皮基质的筛选 | 第22-23页 |
3.2.4 茎节段取材时期的筛选 | 第23页 |
3.2.5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选 | 第23-24页 |
3.2.6 添加剂的筛选 | 第24页 |
3.2.7 不同处理对人工种子萌发同步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8 不同贮藏条件对人工种子失水率的影响 | 第25页 |
3.2.9 不同贮藏和萌发条件对人工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6-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44页 |
4.1 不同人工种皮基质对人工种子的影响 | 第27-31页 |
4.1.1 不同种皮基质对人工种子包埋特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4.1.2 不同种皮基质对人工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4.1.3 不同时期茎节段对人工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4.2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人工种子的影响 | 第31-33页 |
4.2.1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人工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31-33页 |
4.3 不同添加剂对人工种子的影响 | 第33-38页 |
4.3.1 不同添加剂对人工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33-36页 |
4.3.2 不同添加剂对人工种子污染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4.4 不同处理对人工种子萌发同步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4.4.1 不同处理对茎节人工种子萌发同步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2 不同处理对胚状体人工种子萌发同步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 人工贮藏对人工种子的影响 | 第40-44页 |
4.5.1 人工种子的贮藏后特征 | 第40页 |
4.5.2 人工种子贮藏后的失水率 | 第40-42页 |
4.5.3 不同萌发条件和贮藏处理对人工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4-47页 |
5.1 人工种皮基质的筛选 | 第44页 |
5.2 生长调节剂对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4-45页 |
5.3 添加剂对人工种子的影响 | 第45-46页 |
5.4 贮藏对人工种子失水率和萌发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附图 | 第57-58页 |
附表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