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芥酸及其生物合成 | 第12-13页 |
·芥酸简介 | 第12-13页 |
·芥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3页 |
·油菜低芥酸基因源发现与育种利用 | 第13-16页 |
·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基因源的发现与育种利用 | 第13-15页 |
·芥菜型油菜低芥酸基因源的发现与育种利用 | 第15-16页 |
·白菜型油菜低芥酸基因源的发现与育种利用 | 第16页 |
·芥酸的遗传规律 | 第16-17页 |
·甘蓝型油菜中芥酸遗传规律 | 第16-17页 |
·芥菜型油菜中芥酸遗传规律 | 第17页 |
·白菜型油菜中芥酸遗传规律 | 第17页 |
·影响芥酸含量因素 | 第17-18页 |
·芥酸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 第18-20页 |
·芥酸合成关键基因FAE1 基因 | 第18页 |
·FAE1 基因克隆 | 第18-19页 |
·FAE1 基因启动子克隆 | 第19页 |
·FAE1 基因表达分析及蛋白活性分析 | 第19-20页 |
·FAE1 基因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白菜型油菜种子脂肪酸分析及低芥酸基因源的挖掘 | 第22-31页 |
·前言 | 第2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2-23页 |
·材料 | 第2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不同品种白菜型油菜芥酸含量变异 | 第23-27页 |
·我国低芥酸基因源的筛选与分离鉴定 | 第27-2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不同芥酸含量白菜型油菜FAE1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1-43页 |
·前言 | 第31-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材料 | 第3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24 份白菜型油菜FAE1 基因扩增产物检测 | 第33-34页 |
·24 份白菜型油菜FAE1 基因的SNPs | 第34-35页 |
·24 份白菜型油菜FAE1 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5页 |
·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及甘蓝型油菜FAE1 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5-4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不同芥酸含量白菜型油菜FAE1 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3-49页 |
·前言 | 第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材料 | 第4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RNA 的提取及标准曲线 | 第45-46页 |
·不同时期高、低芥酸品种表达水平分析 | 第46-4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不同芥酸含量白菜型油菜FAE1 基因启动子克隆 | 第49-55页 |
·前言 | 第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材料 | 第4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9-50页 |
·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FAE1 基因启动子克隆 | 第51页 |
·FAE1 基因启动子的序列比对结果及结构功能分析 | 第51-5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4-55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