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页
一、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第8-12页
    (一)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第8-10页
    (二)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特征第10-12页
        1、生态性第10页
        2、报应性和功利性相统一第10页
        3、修复性和利益填补性第10-11页
        4、综合性和多样性第11-12页
二、系统构建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体系的必要性第12-16页
    (一) 当前我国环境法律责任之现状及缺陷第12-15页
        1、我国环境法律责任的现状第12-13页
        2、我国环境法律责任的缺陷第13-15页
    (二) 系统构建生态恢复性法律责任体系的意义第15-16页
        1、有利于实现环境法律责任之功能追求第15页
        2、有利于生态环境要素的恢复第15-16页
        3、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第16页
三、外国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及其启示第16-20页
    (一) 外国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第17-18页
        1、美国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立法实践第17页
        2、德国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立法实践第17-18页
        3、俄罗斯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立法实践第18页
        4、加拿大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立法实践第18页
    (二) 外国关于生态恢复的环境法律规制于我国的启示第18-20页
        1、环境法律中应当明确生态恢复的义务主体和承担方式第18-19页
        2、确立生态环境恢复专家制度第19页
        3、推动社会广泛参与第19页
        4、延长诉讼时效第19-20页
四、我国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第20-25页
    (一) 我国生态恢复性立法实践第20-21页
    (二) 我国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司法实践第21-23页
        1、福建省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实践第21-22页
        2、湖南省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实践第22-23页
        3、四川省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实践第23页
    (三) 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不足第23-25页
        1、生态违法行为的归责原则不够明确,未确立修复优先的基本原则第23-24页
        2、生态恢复性司法的适用条件不明确第24页
        3、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形式不全面第24页
        4、生态恢复的保障机制不完善第24-25页
五、健全我国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体系的建议第25-30页
    (一)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基本原则第25-26页
        1、生态优先原则第25页
        2、破坏者承担主要恢复责任,政府进行补充的原则第25页
        3、符合社会实际原则第25-26页
        4、遵循自然规律原则第26页
    (二)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适用条件第26-28页
        1、生态恢复性民事法律责任的适用条件第26-27页
        2、生态恢复性行政法律责任的适用条件第27页
        3、生态恢复性刑事法律责任的适用条件第27-28页
    (三)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常用形式第28-30页
        1、复垦土地第28-29页
        2、恢复植被第29页
        3、净化水质第29-30页
    (四) 通过缴纳环境保证金建立生态恢复性法律责任的保障机制第30页
结语第30-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致谢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横纹肌生长发育相关2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16个miRNA的表达模式研究
下一篇:猪睾丸组织的miRNA表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