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0-14页 |
1.2.1 移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多终端自适应界面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框架及内容 | 第14-16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不同终端界面特性的差异化分析 | 第16-26页 |
2.1 移动终端概述 | 第16-17页 |
2.1.1 移动终端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 第16页 |
2.1.2 不同终端的特性分析概述 | 第16-17页 |
2.2 设备物理特性的差异化对界面设计的影响分析 | 第17-19页 |
2.2.1 设备物理特性 | 第17页 |
2.2.2 设备屏幕尺寸的现状 | 第17-18页 |
2.2.3 屏幕因素分析及其对界面设计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 设备情境因素的差异化对界面设计的影响分析 | 第19-21页 |
2.3.1 设备的使用情境 | 第19页 |
2.3.2 设备使用情境分析及其对界面设计的影响 | 第19-21页 |
2.4 设备操作方式的差异化对界面设计的影响分析 | 第21-25页 |
2.4.1 设备操作方式及其分类 | 第21-22页 |
2.4.2 移动终端操作方式分析 | 第22-24页 |
2.4.3 不同终端操作方式对界面设计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多终端自适应界面的交互分析 | 第26-38页 |
3.1 多终端自适应用户界面应用案例分析 | 第26-27页 |
3.2 导航方式分析 | 第27-29页 |
3.3 实验研究 | 第29-36页 |
3.3.1 实验装置和材料 | 第30页 |
3.3.2 被试选择 | 第30页 |
3.3.3 评价指标 | 第30页 |
3.3.4 实验流程与任务设计 | 第30-31页 |
3.3.5 实验数据与分析处理 | 第31-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多终端界面设计原则与模型建立 | 第38-43页 |
4.1 设计原则分析及设计方法提出 | 第38-40页 |
4.1.1 优先级原则与设计方法 | 第38页 |
4.1.2 一致性原则与设计方法 | 第38-39页 |
4.1.3 易学性原则与设计方法 | 第39页 |
4.1.4 操作方式差异性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 第39-40页 |
4.1.5 物理特性差异性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 第40页 |
4.1.6 使用场景差异性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 第40页 |
4.2 多终端移动界面设计流程模型 | 第40-42页 |
4.2.1 模型概述 | 第40-41页 |
4.2.2 模型解析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基于多终端界面设计模型与方法的用户体验设计实践 | 第43-60页 |
5.1 项目简介 | 第43页 |
5.2 项目的前期分析与研究 | 第43-46页 |
5.2.1 项目相关背景 | 第43-45页 |
5.2.2 目标用户研究与人物角色创建 | 第45-46页 |
5.3 项目的概念演进及发展 | 第46-50页 |
5.3.1 用户操作流程设计 | 第46-47页 |
5.3.2 自适应布局模块的实现思路 | 第47-49页 |
5.3.3 不只是尺寸:设备特性与使用情景方面的差别考虑 | 第49-50页 |
5.4 项目原型设计 | 第50-54页 |
5.4.1 项目的页面流程设计 | 第50-51页 |
5.4.2 项目的界面呈现设计 | 第51-54页 |
5.5 项目评估 | 第54-59页 |
5.5.1 使用Drappor平台设计APP实例评估 | 第54-58页 |
5.5.2 用性测试与评估 | 第58-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60-61页 |
6.3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