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科学素质与新型城镇化概述 | 第16-21页 |
2.1 科学素质理论 | 第16-17页 |
2.2 新型城镇化及其对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要求 | 第17-19页 |
2.2.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2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要求 | 第18-19页 |
2.3 新型城镇化下加强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3章 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现状 | 第21-39页 |
3.1 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基本情况 | 第21-34页 |
3.1.1 对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知识的认识 | 第21-25页 |
3.1.2 科学生活能力 | 第25-28页 |
3.1.3 科学劳动能力 | 第28-30页 |
3.1.4 参与公共事务能力 | 第30-32页 |
3.1.5 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 第32-34页 |
3.2 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3 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5-39页 |
3.3.1 收入水平偏低 | 第35-36页 |
3.3.2 受教育程度不高 | 第36-37页 |
3.3.3 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37页 |
3.3.4 农民科学素质建设力度不够 | 第37-39页 |
第4章 国内外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经验 | 第39-43页 |
4.1 国内其他省份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经验 | 第39-40页 |
4.2 国外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经验 | 第40-43页 |
4.2.1 提供法律保障 | 第40-41页 |
4.2.2 重视发展教育 | 第41页 |
4.2.3 倡导多元化模式 | 第41-43页 |
第5章 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对策 | 第43-47页 |
5.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第43-44页 |
5.1.1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 | 第43页 |
5.1.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43-44页 |
5.2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 第44-45页 |
5.2.1 完善农村教育的硬件建设 | 第44页 |
5.2.2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多元化投入 | 第44页 |
5.2.3 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性教育相结合 | 第44-45页 |
5.3 提供充足的保障条件 | 第45页 |
5.3.1 法律与政策保障 | 第45页 |
5.3.2 资金保障 | 第45页 |
5.4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 第45-47页 |
5.4.1 完善科普工作的保障制度 | 第45-46页 |
5.4.2 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 | 第46页 |
5.4.3 加强新媒体科普传播能力建设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 | 第51-6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