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制造工艺论文--飞机制造论文--飞机装配论文

飞机装配中大尺寸测量场的建立与优化技术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本文使用的主要符号第10-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7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发展现状第16-19页
        1.2.1 国外飞机装配技术发展现状第16-17页
        1.2.2 国内飞机装配技术发展现状第17-19页
    1.3 飞机数字化装配若干关键技术第19-24页
        1.3.1 大尺寸数字化测量技术第20-21页
        1.3.2 数字化调姿定位和对接系统第21-22页
        1.3.3 自动化钻铆技术第22-24页
    1.4 大尺寸测量系统的精度与配置研究现状第24-33页
        1.4.1 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第24-26页
        1.4.2 大尺寸测量系统精度研究现状第26-32页
        1.4.3 大尺寸测量系统配置研究现状第32-33页
    1.5 论文选题背景与内容框架第33-37页
第二章 大尺寸测量场的构建原理和方法第37-53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大尺寸测量场概述第37-42页
        2.2.1 大尺寸测量场的组成要素第38-41页
        2.2.2 大尺寸测量场的作用和意义第41-42页
    2.3 激光跟踪仪转站技术第42-49页
        2.3.1 装配坐标系的建立第42-43页
        2.3.2 激光跟踪仪转站原理第43-45页
        2.3.3 激光跟踪仪转站参数定义第45-49页
    2.4 激光跟踪仪转站算法第49-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大尺寸测量场的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度估计第53-73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转站参数误差定义第54-56页
        3.2.1 位置参数误差定义第54-55页
        3.2.2 姿态参数误差定义第55-56页
    3.3 大尺寸测量场的误差估计与分析第56-62页
        3.3.1 转站参数误差传递模型第56-60页
        3.3.2 大尺寸测量场的误差估计第60-62页
    3.4 大尺寸测量场的不确定度评定第62-65页
        3.4.1 转站参数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第63-64页
        3.4.2 大尺寸测量场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第64-65页
    3.5 转站参数误差传递模型的实验验证第65-71页
        3.5.1 ERS点测量误差模拟第66页
        3.5.2 实验步骤第66-67页
        3.5.3 实验结果第67-71页
    3.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大尺寸测量系统的配置分析与优化第73-99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ERS点空间布局分析与配置优化第74-88页
        4.2.1 ERS点布局基本原则第74-76页
        4.2.2 ERS点布局对转站精度的影响第76-82页
        4.2.3 ERS点布局相对于装配坐标系位置和姿态对转站精度的影响第82-85页
        4.2.4 ERS点布局设计原则第85-87页
        4.2.5 ERS点选择优化方法第87-88页
    4.3 激光跟踪仪的工作位置优化第88-98页
        4.3.1 激光跟踪仪工作位置优化方法第88-92页
        4.3.2 激光跟踪仪工作位置限制第92页
        4.3.3 优化模型求解算法第92-95页
        4.3.4 激光跟踪仪位置优化实验第95-98页
    4.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大尺寸测量场中的热变形补偿技术第99-115页
    5.1 引言第99-100页
    5.2 激光跟踪仪转站中的热变形补偿问题第100-103页
        5.2.1 热变形对转站精度的影响第100页
        5.2.2 简单热变形补偿方法第100-102页
        5.2.3 简单热变形补偿法的缺点第102-103页
    5.3 激光跟踪仪转站中各向异性热变形补偿方法第103-113页
        5.3.1 考虑形体结构影响的热变形理论第103-107页
        5.3.2 基于各向异性热变形原理的转站精度补偿方法第107-111页
        5.3.3 实验验证第111-113页
    5.4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7页
    6.1 总结第115-116页
    6.2 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撰写)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通场景视频人脸检测与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盾构推进电液系统动力学特性及轨迹实时精确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