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一、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第三节 拟解决的问题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第四节 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 | 第13-16页 |
| 一、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二、研究假设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一、刘易斯城乡二元经济迁移理论 | 第16页 |
| 二、费景汉—拉尼斯二元经济理论 | 第16-17页 |
| 三、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页 |
| 四、乔根森的二元经济迁移理论 | 第17-18页 |
| 五、托达罗劳动力迁移理论 | 第18页 |
| 六、推拉力理论 | 第18页 |
| 七、斯达克等的新迁移理论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简要评价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 第一节 农村劳动流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力因素研究 | 第21-22页 |
|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2页 |
|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 第22-23页 |
| 四、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页 |
| 五、社会保险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简要评价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26-46页 |
| 第一节 数据来源 | 第26页 |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 | 第26-30页 |
| 一、不同务工区域的劳动力分布状况 | 第26-27页 |
| 二、不同务工区域的医疗保险分布状况 | 第27-28页 |
| 三、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28-30页 |
| 第三节 计量模型 | 第30-32页 |
| 一、OLS模型 | 第30-31页 |
| 二、Ordered Probit模型 | 第31-32页 |
|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2-46页 |
| 一、四分类务工区域的计量回归结果 | 第32-39页 |
| 二、六分类务工区域的计量回归结果 | 第39-4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6-53页 |
| 第一节 结论 | 第46-49页 |
|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会显著阻碍农民工选择较远的区域务工 | 第46页 |
|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会积极促进农村居民外出务工 | 第46-47页 |
| 三、农民工综合保险对农民工外出迁移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 第47页 |
| 四、新农合与城镇医疗保险相比对农民工迁移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 第47页 |
| 五、工资福利与非工资福利共同所用影响农村居民的迁移决策 | 第47-48页 |
| 六、男性较女性表现出较远的外出务工迁移 | 第48页 |
| 七、儿童与老人数量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 第48页 |
| 八、外出务工人数越多越会显著促进同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迁移 | 第48-49页 |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 一、户籍制度改革 | 第49页 |
| 二、医疗保险法律先行 | 第49-50页 |
| 三、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研究 | 第50页 |
| 四、整合城乡医疗保障制度 | 第50页 |
| 五、统一医疗保险管理机构 | 第50页 |
| 六、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现城乡医保一体化 | 第50-51页 |
| 七、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 | 第51页 |
| 八、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 第51页 |
| 九、建立具体可行的医疗保险异地转接制度 | 第51-52页 |
| 十、建立中央或省级转移接续调剂金 | 第52页 |
| 十一、明确不同保险模式缴费年限的累计与折算办法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 一、发表论文7篇 | 第59页 |
| 二、参加学术论坛4项 | 第59页 |
| 三、申请科研基金1项 | 第59页 |
| 四、参与导师课题研究6项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