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统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一、国内文献综述第11-12页
        二、国外文献综述第12-14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4页
        二、研究框架第14页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4-16页
        一、可能的创新第14-15页
        二、可能的不足第15-16页
第二章 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模型第16-22页
    第一节 代际收入传递水平的测度模型第16-20页
        一、代际收入弹性的测度第16-19页
        二、代际收入流动的测度第19-20页
    第二节代际收入传递路径的分析模型第20-22页
        一、逐步回归法第20页
        二、代际收入弹性分解法第20-22页
第三章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分析第22-34页
    第一节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的测度第22-23页
        一、贫困线的测度第22页
        二、绝对贫困线第22页
        三、相对贫困线第22-23页
    第二节 样本选择及其描述性分析第23-28页
        一、样本来源第23页
        二、变量选择第23-25页
        三、描述性分析第25-28页
    第三节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分析第28-34页
        一、确定相对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第28页
        二、中国农村居民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现状第28-34页
第四章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分析第34-48页
    第一节 中国农村居民代际收入弹性实证分析第34-38页
        一、模型与变量第34-35页
        二、中国农村居民代际收入弹性和流动性测算第35-36页
        三、分地区比较分析第36-38页
    第二节 中国农村居民代际收入传递机制分析第38-41页
        一、模型与变量第38-39页
        二、中国农村居民代际收入传递机制分析第39-41页
    第三节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统计研究第41-48页
        一、性别歧视与样本划分第41-42页
        二、不同样本代际收入弹性测度第42-45页
        三、不同样本代际收入传递影响因素分析第45-48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第48-53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48-50页
        一、中国农村居民存在显著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第48页
        二、中国农村居民脱贫子辈收入地位有待进一步改善第48-49页
        三、中国农村居民存在显著的代际收入传递现象第49页
        四、教育和职业影响着中国农村居民代际收入传递第49页
        五、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有所缓解第49-50页
        六、中国农村女性子辈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依然严峻第50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50-53页
        一、继续加强对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视程度第50页
        二、有计划的改善脱贫子辈收入地位第50-51页
        三、有计划的缩小地区代际收入传递差异第51页
        四、有计划的增加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机会第51页
        五、有计划的增加农村居民子辈受教育机会第51-52页
        六、呼吁社会增加对女性子辈的关怀程度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及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MOOC的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