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目录 | 第7-9页 |
表目录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1.3.1 卫星网络星座可视化仿真 | 第14-15页 |
1.3.2 卫星网络路由算法仿真结果可视化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卫星网络星座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可视化技术 | 第17-33页 |
2.1 卫星轨道参数 | 第17-18页 |
2.2 卫星轨道的分类 | 第18-22页 |
2.2.1 以轨道形状为标准 | 第19页 |
2.2.2 以轨道高度为标准 | 第19-22页 |
2.3 不同轨道高度卫星星座的比较 | 第22-23页 |
2.4 两种商用LEO卫星系统实例简介 | 第23-25页 |
2.5 OpenGL图形库技术简介 | 第25-28页 |
2.5.1 OpenGL的功能 | 第25页 |
2.5.2 OpenGL体系结构简介 | 第25-26页 |
2.5.3 Windows环境下的OpenGL体系结构 | 第26-27页 |
2.5.4 OpenGL图形库函数 | 第27-28页 |
2.5.5 OpenGL绘图原理 | 第28页 |
2.6 OpenGL的变换 | 第28-32页 |
2.7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OpenGL的卫星网络星座可视化仿真 | 第33-47页 |
3.1 可视化软件整体设计 | 第33-35页 |
3.1.1 设计目标 | 第33-34页 |
3.1.2 设计框架 | 第34-35页 |
3.1.3 开发环境 | 第35页 |
3.2 系统的实现 | 第35-42页 |
3.2.1 初始化OpenGL场景 | 第35-36页 |
3.2.2 模型的数据结构 | 第36-37页 |
3.2.3 地球模型的建立 | 第37-40页 |
3.2.4 卫星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3.2.5 卫星轨道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3.3 其他关键技术 | 第42-46页 |
3.3.1 时间机制 | 第43页 |
3.3.2 可视点的变换 | 第43-44页 |
3.3.3 仿真接口的设计 | 第44-46页 |
3.3.4 双缓存显示技术 | 第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卫星网络路由算法仿真结果可视化研究与实现 | 第47-67页 |
4.1 NS网络模拟器 | 第47-50页 |
4.1.1 NS的特点 | 第47页 |
4.1.2 NS的仿真语言 | 第47-48页 |
4.1.3 NS的层次结构 | 第48-49页 |
4.1.4 NS各组成部分 | 第49-50页 |
4.1.5 用NS进行网络仿真 | 第50页 |
4.2 NS中的卫星网络 | 第50-56页 |
4.2.1 NS中的卫星星座仿真参数 | 第51页 |
4.2.2 NS对卫星网络的扩展 | 第51-54页 |
4.2.3 相关命令列表 | 第54-55页 |
4.2.4 对trace文件的支持 | 第55-56页 |
4.3 关键技术 | 第56-64页 |
4.3.1 获得卫星网络运行的完整信息 | 第56-60页 |
4.3.2 整理trace文件中的数据 | 第60-64页 |
4.4 分析与比较 | 第64-66页 |
4.4.1 软件功能与特点 | 第64-65页 |
4.4.2 与已有软件之间的比较 | 第65-66页 |
4.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