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口服药物吸收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口服药物吸收研究方法及评价 | 第14-16页 |
1.4 本研究的工作思路与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PAMPA模型的建立及药物吸收研究 | 第17-28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17-1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2.3.1 PAMPA模型的建立 | 第18页 |
2.3.2 PAMPA模型的质控 | 第18-19页 |
2.3.2.1 PAMPA外观观察 | 第18页 |
2.3.2.2 荧光素钠检漏 | 第18-19页 |
2.3.3 PAMPA模型研究19种药物成分的跨膜转运 | 第19-21页 |
2.3.3.1 19种药物成分的标准曲线绘制 | 第19-20页 |
2.3.3.2 PAMPA模型研究药物成分的转运吸收 | 第20-21页 |
2.3.4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3.5 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2-27页 |
2.4.1 荧光素钠检漏 | 第22页 |
2.4.1.1 荧光素钠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2页 |
2.4.1.2 荧光素钠检漏 | 第22页 |
2.4.2 PAMPA模型研究药物成分的吸收转运 | 第22-27页 |
2.4.2.1 19种药物成分标准曲线绘制 | 第22-24页 |
2.4.2.2 PAMPA模型研究19种药物成分的吸收情况 | 第24-27页 |
2.5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预测多种中药成分的口服吸收率 | 第28-32页 |
3.1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方法的建立 | 第28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3.2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预测多种中药成分的口服吸收率 | 第28-32页 |
3.2.1 色谱条件 | 第28-29页 |
3.2.2 溶液配制 | 第29页 |
3.2.3 实验结果 | 第29-31页 |
3.2.4 讨论与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建立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与PAMPA模型的相关性 | 第32-36页 |
4.1 定量保留-膜通透性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4.2 定量保留-膜通透性关系模型预测能力的评价 | 第33-35页 |
4.3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三种中成药含量测定的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研究 | 第36-59页 |
5.1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同时测定百令胶囊中五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 第36-44页 |
5.1.1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5.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7页 |
5.1.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7-44页 |
5.1.3.1 供试液的制备 | 第37页 |
5.1.3.2 色谱条件 | 第37-39页 |
5.1.3.3 线性关系 | 第39-41页 |
5.1.3.4 精密度试验 | 第41页 |
5.1.3.5 重复性试验 | 第41-42页 |
5.1.3.6 稳定性试验 | 第42页 |
5.1.3.7 定量限和检测限 | 第42-43页 |
5.1.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43页 |
5.1.3.9 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5.1.4 讨论 | 第44页 |
5.1.4.1 波长的选择 | 第44页 |
5.1.4.2 流速的选择 | 第44页 |
5.1.4.3 流动相的考察 | 第44页 |
5.2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同时测定清火栀麦片中三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 第44-53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5.2.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45页 |
5.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5-52页 |
5.2.3.1 供试液的制备 | 第45-46页 |
5.2.3.2 色谱条件 | 第46-48页 |
5.2.3.3 线性关系 | 第48-49页 |
5.2.3.4 精密度试验 | 第49-50页 |
5.2.3.5 重复性试验 | 第50页 |
5.2.3.6 稳定性试验 | 第50-51页 |
5.2.3.7 定量限与检测限 | 第51页 |
5.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51-52页 |
5.2.3.9 含量测定 | 第52页 |
5.2.4 讨论 | 第52-53页 |
5.2.4.1 波长的选择 | 第52页 |
5.2.4.2 小结 | 第52-53页 |
5.3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测定前列舒乐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 第53-58页 |
5.3.1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5.3.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53页 |
5.3.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3-58页 |
5.3.3.1 供试液的制备 | 第53-54页 |
5.3.3.2 色谱条件 | 第54-55页 |
5.3.3.3 线性关系 | 第55页 |
5.3.3.4 精密度试验 | 第55-56页 |
5.3.3.5 重复性试验 | 第56页 |
5.3.3.6 稳定性试验 | 第56-57页 |
5.3.3.7 定量限与检测限 | 第57页 |
5.3.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57页 |
5.3.3.9 含量测定 | 第57-58页 |
5.4 小结 | 第58-59页 |
结果与展望 | 第59-60页 |
附录 文献综述 | 第60-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