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主要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 | 第20-27页 |
一、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的历史语境和思想前提 | 第20-22页 |
(一) 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的历史语境 | 第20-21页 |
(二) 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的思想前提 | 第21-22页 |
二、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的内涵 | 第22-25页 |
(一) 马克思劳动时间界艰理论的界定 | 第22-23页 |
(二) 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的批判性阐述 | 第23-25页 |
三、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的意义 | 第25-27页 |
(一)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 第25-26页 |
(二) 与追求人类解放的目标的关联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体面劳动的内涵和意义 | 第27-34页 |
一、体面劳动的内涵及特点 | 第27-31页 |
(一) 体面劳动的提出 | 第27-28页 |
(二) 体面劳动的科学内涵 | 第28-30页 |
(三) 体面劳动的基本内容 | 第30-31页 |
二、实现体面劳动的意义 | 第31-34页 |
(一) 体面劳动的社会意义 | 第31-32页 |
(二) 体面劳动的文化意义 | 第32-33页 |
(三) 体面劳动的伦理价值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对体面劳动的指导意义 | 第34-41页 |
一、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与体面劳动的关系 | 第34-38页 |
(一) 劳动时间的身体界限与体面劳动 | 第35页 |
(二) 劳动时间的道德界限与体面劳动 | 第35-37页 |
(三) 劳动者特殊劳动时间与体面劳动 | 第37-38页 |
二、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的指导意义 | 第38-41页 |
(一) 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为体面劳动提供理论前提与现实指导 | 第38-39页 |
(二) 马克思劳动时间界限理论对改进体面劳动的意义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我国体面劳动的现实挑战和建设路径 | 第41-51页 |
一、我国劳动者劳动时间划分 | 第41-43页 |
(一) 我国法定劳动时间 | 第41-42页 |
(二) 劳动者体闲时间 | 第42-43页 |
二、我国劳动者劳动现状及其负面效应 | 第43-47页 |
(一) 我国劳动者超时劳动现状 | 第43-44页 |
(二) 我国劳动者超强度劳动现状 | 第44-46页 |
(三) 我国劳动现状的负面效应 | 第46-47页 |
三、强化我国体面劳动的建设路径 | 第47-51页 |
(一) 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关键前提 | 第47-48页 |
(二) 劳动关系的调整是保障体面劳动的核心环节 | 第48-49页 |
(三) 增强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思想意识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