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文中常用缩写词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水生生物基准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国外水生生物基准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1 评估因子法 | 第13-14页 |
1.2.1.2 统计外推法 | 第14-17页 |
1.2.2 国内水生生物基准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1 本土受试生物毒性试验 | 第17-18页 |
1.3.2.2 有机磷农药的水生生物毒性数据筛选及基准阈值研究 | 第18页 |
1.3.2.3 乙酰胆碱酯酶的物种敏感度分析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两种典型有机磷农药对本土与非本土生物毒性数据筛选 | 第20-26页 |
2.1 本土毒性数据的搜集及筛选 | 第20页 |
2.1.1 毒性数据来源 | 第20页 |
2.1.2 毒性数据筛选原则 | 第20页 |
2.2 敌敌畏毒性数据筛选结果 | 第20-23页 |
2.3 马拉硫磷毒性数据筛选结果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两种典型有机磷农药的水生生物基准阈值研究 | 第26-43页 |
3.1 敌敌畏的基准阈值研究 | 第26-34页 |
3.1.1 敌敌畏毒性数据的搜集与筛选 | 第26页 |
3.1.2 敌敌畏生态毒理学试验 | 第26-30页 |
3.1.2.1 试验药品 | 第26页 |
3.1.2.2 试验仪器 | 第26-27页 |
3.1.2.3 试验方法 | 第27-30页 |
3.1.3 敌敌畏生态毒理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3.1.3.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3.1.3.2 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3.1.4 敌敌畏水生生物基准阈值推导 | 第32-34页 |
3.2 马拉硫磷基准阈值研究 | 第34-41页 |
3.2.1 马拉硫磷毒性数据的搜集与筛选 | 第34页 |
3.2.2 马拉硫磷生态毒理学试验 | 第34-37页 |
3.2.2.1 试验药品 | 第34页 |
3.2.2.2 试验仪器 | 第34页 |
3.2.2.3 试验方法 | 第34-37页 |
3.2.3 马拉硫磷的生态毒理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3.2.3.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3.2.3.2 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8-40页 |
3.2.4 马拉硫磷水生生物基准阈值推导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敌敌畏和马拉硫磷对生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分析 | 第43-48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4.2.1 毒性数据筛选 | 第43-44页 |
4.2.2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4.3.1 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效应数据筛选 | 第44-46页 |
4.3.2 急性毒性数据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数据的对比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1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49-50页 |
5.3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附录1:受试生物 | 第60-61页 |
附录2:单因素方差分析敌敌畏对新米虾的慢性试验 | 第61-65页 |
附录3:单因素方差分析敌敌畏对麦穗鱼的慢性试验 | 第65-69页 |
附录4:单因素方差分析马拉硫磷对麦穗鱼的慢性试验 | 第69-73页 |
附表5:单因素方差分析马拉硫磷对新米虾的慢性试验 | 第73-77页 |
附表6:水质参数记录表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