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1页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第11-1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2.2 研究工具与方法 | 第11-13页 |
2.3 参与人员培训 | 第13页 |
2.4 质量控制 | 第13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三章结果 | 第15-18页 |
3.1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15-16页 |
3.2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患者HCL-32评分的比较 | 第16页 |
3.3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患者冲动性结果的比较 | 第16页 |
3.4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患者WCST测验结果的比较 | 第16-17页 |
3.5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患者Stroop色词测验结果的比较 | 第17页 |
3.6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患者M oCA认知评估结果的比较 | 第17-1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8-21页 |
4.1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 第18页 |
4.2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 | 第18-19页 |
4.3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与认知功能 | 第19-20页 |
4.4 本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综述 | 第25-32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附录一 | 第33-35页 |
附录二 | 第35-36页 |
附录三 | 第36-37页 |
附录四 | 第37-39页 |
附录五 | 第39-43页 |
附录六 | 第43-47页 |
附录七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