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1.2.1 生物入侵的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2.2 生态化学计量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3 滨海湿地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2-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3.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 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2.1.1 自然概况 | 第15页 |
2.1.2 植被概况 | 第15-16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16-17页 |
2.2.1 影像解译 | 第16页 |
2.2.2 样品采集 | 第16-17页 |
2.2.3 样品处理 | 第17页 |
2.2.4 样品分析 | 第17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17页 |
2.3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洋河口湿地互花米草的入侵现状 | 第18-22页 |
3.1 互花米草时空动态 | 第18-19页 |
3.2 互花米草扩展速度 | 第19-21页 |
3.3 小结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洋河口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22-38页 |
4.1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22-27页 |
4.1.1 入侵前后土壤pH空间分布 | 第22-23页 |
4.1.2 入侵前后土壤容重空间分布 | 第23-25页 |
4.1.3 入侵前后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 | 第25-27页 |
4.2 互花米草斑块土壤TOC、TN及TP变化 | 第27-32页 |
4.2.1 互花米草斑块土壤TOC变化 | 第27-29页 |
4.2.2 互花米草斑块土壤TN变化 | 第29-30页 |
4.2.3 互花米草斑块土壤TP变化 | 第30-32页 |
4.3 互花米草斑块土壤TOC、TN、T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32-35页 |
4.4 互花米草斑块生态化学计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4.4.1 生态化学计量与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7页 |
4.4.2 影响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的其它因子 | 第37页 |
4.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38-4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