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金属配位诱导的酚酸酯与氮氧化物的高选择性直接重氮化反应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8页
    1.1 概述第9-10页
    1.2 氮氧化物及其相关化学第10-17页
        1.2.1 氮氧化物(NO_x)及其相互转化第10-11页
        1.2.2 氮氧化物参与的亚硝基化反应第11-14页
        1.2.3 氮氧化物参与的硝基化反应第14-15页
        1.2.4 金属离子介入的NO_x的反应第15-17页
    1.3 重氮盐及重氮化反应第17-24页
        1.3.1 重氮盐第17页
        1.3.2 重氮盐的应用第17-20页
        1.3.3 重氮盐的合成及重氮化反应研究发展第20-24页
    1.4 邻羟基苯甲酰类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第24-26页
        1.4.1 邻羟基苯甲酰类化合物及金属配合物第24-25页
        1.4.2 邻羟基苯甲酰类化合物的应用第25-26页
    1.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6-27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第27-28页
第二章 金属配位影响的重氮化反应及机理的探究第28-53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28-30页
    2.3 实验方法第30-33页
        2.3.1 高氯酸稀土的制备第30页
        2.3.2 氮氧化物的制备第30-31页
        2.3.3 高浓度NO、NO_2、NO+NO_2与高氯酸钇-水杨酸甲酯(Y-MeSA)的反应第31页
        2.3.4 水杨酸甲酯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相关表征第31-32页
        2.3.5 氮氧化物参与的不同稀土离子与水杨酸甲酯的反应第32页
        2.3.6 重氮化反应过程中的光谱变化监测第32页
        2.3.7 过量氮氧化物参与的羟基苯甲酰类化合物的反应第32页
        2.3.8 实验中的各组分分离及表征第32-3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3-52页
        2.4.1 高浓度NO、NO_2、NO+NO_2与高氯酸钇-水杨酸甲酯的反应第33-37页
        2.4.2 RE-Me SA 配合物的结构及及其对重氮化反应的影响第37-42页
        2.4.3 不同稀土离子参与的重氮化反应的研究第42-44页
        2.4.4 重氮化反应过程机理的探究第44-50页
        2.4.5 氮氧化物参与的钇-邻羟基苯甲酰类化合物的重氮化第50-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氮氧化物参与的直接重氮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第53-64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仪器与试剂第53-54页
    3.3 实验方法第54-55页
        3.3.1 不同实验条件对氮氧化物参与的Y-MeSA反应的影响第54页
        3.3.2 不同金属离子参与的水杨酸甲酯的重氮化反应第54-5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5-63页
        3.4.1 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各因素探究第55-61页
        3.4.2 不同金属离子参与的水杨酸甲酯的重氮化反应第61-63页
    3.5 本章小节第63-64页
第四章 金属邻羟基苯甲酰类酚酸酯配位用于NO_x废气处理的新方法第64-72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实验方法第64-66页
        4.2.1 高浓度氮氧化物含量的测定第64-65页
        4.2.2 单级间歇式-多次对NO_x的吸收处理第65页
        4.2.3 多级吸收反应装置对NO_x的吸收处理第65-6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6-70页
        4.3.1 高浓度氮氧化物含量的测定第66-67页
        4.3.2 单级间歇式-多次对NO_x的吸收处理第67-68页
        4.3.3 多级吸收反应装置对氮氧化物的吸收及反应情况第68-70页
    4.4 基于直接重氮化反应对NO_x处理流程示意图第70-71页
    4.5 本章小节第71-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5页
附录A第85-86页
附录B第86-8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铟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及其界面调控
下一篇:有机相中稀土的反萃性能及微纳米颗粒的形成与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