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考虑双界面过渡区影响的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规律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1页
        1.2.1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研究第12-16页
        1.2.2 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的细观模型研究第16-18页
        1.2.3 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研究第18-2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五相数值模型第23-55页
    2.1 再生混凝土五相模型的建立第23-29页
        2.1.1 再生混凝土五相模型第23-24页
        2.1.2 再生粗骨料随机投放的双向游走法第24-27页
        2.1.3 再生混凝土五相模型及均匀度分析第27-29页
    2.2 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过程模拟方法第29-40页
        2.2.1 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控制方程与有限元模拟第29-32页
        2.2.2 计算参数的确定第32-35页
        2.2.3 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第35-37页
        2.2.4 表面氯离子浓度施加和求解第37页
        2.2.5 计算结果的提取第37页
        2.2.6 模拟方法的可行性验证第37-40页
    2.3 算例分析第40-53页
        2.3.1 不同相数的再生混凝土模型第40-44页
        2.3.2 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模型第44-48页
        2.3.3 不同粗骨料含量的再生混凝土模型第48-51页
        2.3.4 不同附着旧砂浆扩散系数的再生混凝土模型第51-53页
    2.4 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考虑双界面过渡区的等效扩散系数计算模型第55-79页
    3.1 再生混凝土中各相面积分数的计算模型第55-58页
        3.1.1 新ITZ面积分数的计算模型第55-56页
        3.1.2 旧ITZ面积分数的计算模型第56-57页
        3.1.3 旧砂浆、原生粗骨料及新砂浆面积分数的计算模型第57-58页
    3.2 再生混凝土等效扩散系数计算模型第58-61页
    3.3 算例分析第61-78页
        3.3.1 单颗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模型第61-65页
        3.3.2 多级配单颗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模型第65-68页
        3.3.3 单级配多颗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模型第68-74页
        3.3.4 多级配多颗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模型第74-78页
    3.4 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自然扩散试验第79-102页
    4.1 试验原材料第79-85页
        4.1.1 水泥第79-80页
        4.1.2 粗骨料第80-83页
        4.1.3 细骨料第83-84页
        4.1.4 矿物掺合料第84-85页
        4.1.5 减水剂第85页
    4.2 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制备第85-90页
        4.2.1 配合比设计第85页
        4.2.2 配合比计算第85-88页
        4.2.3 再生混凝土的制备第88-90页
    4.3 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自然扩散试验第90-101页
        4.3.1 试验目的第90页
        4.3.2 试验步骤第90-99页
        4.3.3 试验数据第99-101页
    4.4 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规律分析与模型验证第102-121页
    5.1 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规律分析第102-106页
        5.1.1 粗骨料含量的影响第102页
        5.1.2 水胶比的影响第102-104页
        5.1.3 粗骨料级配的影响第104页
        5.1.4 矿物掺合料的影响第104-105页
        5.1.5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第105-106页
    5.2 再生混凝土五相数值模型的验证第106-115页
        5.2.1 不同粗骨料含量的再生混凝土第106-108页
        5.2.2 单级配粗骨料的再生混凝土第108-110页
        5.2.3 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第110-113页
        5.2.4 不同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的再生混凝土第113-115页
    5.3 再生混凝土等效扩散系数计算模型的验证第115-119页
    5.4 小结第119-12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9页
致谢第129-13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31-13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土中氯离子双时变扩散过程解析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量设计
下一篇:基于Williams单元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Top-down和Bottom-up裂缝断裂参数及疲劳寿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