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分析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分析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 第16-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2.2 研究区城镇体系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2.3 研究区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 第19-25页 |
2.3.1 行政区划等级现状 | 第19-20页 |
2.3.2 城市等级结构现状 | 第20-22页 |
2.3.3 城镇化水平现状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首位度及规模结构分析 | 第26-38页 |
3.1 研究区城市首位度分析 | 第26-30页 |
3.1.1 研究区整体城市首位度分析 | 第26-28页 |
3.1.2 研究区东中西部城市首位度分析 | 第28-30页 |
3.2 研究区城镇规模分布分形特征分析 | 第30-36页 |
3.2.1 研究区城镇规模分布特征 | 第31-33页 |
3.2.2 研究区东中西部城镇规模分布特征 | 第33-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特征研究 | 第38-54页 |
4.1 研究区城镇体系空间分形特征 | 第38-46页 |
4.1.1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及其特征 | 第38-39页 |
4.1.2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模型 | 第39-40页 |
4.1.3 城镇体系交通网络通达性模型 | 第40页 |
4.1.4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研究 | 第40-44页 |
4.1.5 基于城市时间距离的城镇体系分布特征 | 第44-46页 |
4.2 研究区城市间相互作用分析 | 第46-48页 |
4.3 研究区城镇体系分布空间度量 | 第48-53页 |
4.3.1 城镇体系中心位置定量测算 | 第48-49页 |
4.3.2 城镇分布离散程度定量测算 | 第49-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对策 | 第54-58页 |
5.1 研究区整体优化措施 | 第54-55页 |
5.2 研究区东部地带优化措施 | 第55页 |
5.3 研究区中部地带优化措施 | 第55-56页 |
5.4 研究区西部地带优化措施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6.1 结论 | 第58-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