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页
    1.2 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概述第9-11页
        1.2.1 型钢混凝土柱的分类第9-10页
        1.2.2 钢梁类型第10-11页
    1.3 型钢混凝土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型钢混凝土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型钢混凝土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3-14页
2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第14-18页
    2.1 有限元法简介第14页
    2.2 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第14-15页
    2.3 建立计算模型第15-18页
3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第18-36页
    3.1 模态分析理论第18-19页
        3.1.1 特征向量分析法第18页
        3.1.2 Ritz向量分析法第18-19页
    3.2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法第19-20页
    3.3 线性时程分析法第20-21页
    3.4 静力非线性分析(pushover)法第21-26页
        3.4.1 pushover分析法特点第21-22页
        3.4.2 pushover分析法基本假定第22页
        3.4.3 pushover分析法理论第22-25页
        3.4.4 静力非线性分析(pushover)法性能评价第25-26页
        3.4.5 pushover分析在ETABS中的实现第26页
    3.5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26-36页
        3.5.1 结构模态分析结果及性能评价第26-28页
        3.5.2 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结果及性能评价第28-29页
        3.5.3 结构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及性能评价第29-31页
        3.5.4 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结果及性能评价第31-36页
4 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36-67页
    4.1 模态分析第36-40页
        4.1.1 型钢混凝土柱含钢率对结构自振特性影响第36-37页
        4.1.2 梁柱线刚度比对结构自振特性影响第37-39页
        4.1.3 型钢混凝土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结构自振特性影响第39-40页
    4.2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第40-49页
        4.2.1 型钢混凝土柱含钢率对结构侧移影响第40-42页
        4.2.2 梁柱线刚度比对结构侧移影响第42-44页
        4.2.3 型钢混凝土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结构侧移影响第44-47页
        4.2.4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对结构侧移影响第47-49页
    4.3 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线性时程分析第49-59页
        4.3.1 型钢混凝土柱含钢率对结构基底剪力及变形影响第50-52页
        4.3.2 梁柱线刚度比对结构基底剪力及变形影响第52-54页
        4.3.3 型钢混凝土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结构基底剪力及变形影响第54-57页
        4.3.4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对结构基底剪力及变形影响第57-59页
    4.4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pushover分析)第59-67页
        4.4.1 型钢混凝土柱含钢率对结构静力非线性的影响第59-61页
        4.4.2 梁柱线刚度比对结构静力非线性的影响第61-63页
        4.4.3 型钢混凝土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结构静力非线性的影响第63-64页
        4.4.4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对结构静力非线性的影响第64-6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7-71页
    5.1 本文主要工作及成果第67-69页
    5.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洞对大跨度预应力梁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浅埋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