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茉莉酸在水稻幼苗根系响应氮素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1. 前言第13-24页
    1.1 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第13-15页
        1.1.1 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利用第14页
        1.1.2 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利用第14-15页
    1.2 氮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第15-17页
        1.2.1 铵态氮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第15-16页
        1.2.2 硝态氮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第16-17页
    1.3 茉莉酸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第17-18页
    1.4 根的伸长生长第18-21页
    1.5 根毛的发生及伸长第21-23页
    1.6 本研究的意义与研究思路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29页
    2.1 实验材料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9页
        2.2.1 幼苗处理第24-25页
        2.2.2 生长指标的测定第25页
        2.2.3 醋酸洋红染色第25页
        2.2.4 根系茉莉酸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2.5 根系取样及定量PCR分析第25-29页
3 实验结果分析第29-58页
    3.1 NH_4~+和NO_3~-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第29-34页
        3.1.1 NH_4~+抑制水幼苗种子根伸长生长,促进根毛的发生及伸长第29-32页
        3.1.2 NO_3~-对水稻幼苗种子根伸长生长影响不大,但促进根毛的发生及伸长第32-34页
    3.2 茉莉酸参与调控NH_4~+抑制水稻幼苗种子根伸长生长的过程第34-37页
        3.2.1 茉莉酸抑制水稻幼苗种子根伸长生长,而IBU能消除NH_4~+对水稻种子根伸长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4-36页
        3.2.2 与野生型相比,NH_4~+对COI1-RNAi水稻幼苗种子根伸长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第36-37页
    3.3 茉莉酸参与调控NH_4~+和NO_3~-诱导的水稻幼苗根毛发生及伸长的过程第37-41页
        3.3.1 茉莉酸促进水稻幼苗根毛发生及伸长,而IBU能消除NH_4~+和NO_3~-对根毛发生及伸长的促进作用第37-39页
        3.3.2 与野生型相比,NH_4~+和NO_3~-对COI1-RNAi水稻幼苗根毛发生及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第39-41页
    3.4 NH_4~+和NO_3~-诱导水稻幼苗根系茉莉酸合成,增加根系茉莉酸含量第41-46页
        3.4.1 NH_4~+促进水稻幼苗根系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第42页
        3.4.2 NO_3~-促进水稻幼苗根系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第42-43页
        3.4.3 NH_4~+和NO_3~-促进水稻幼苗根系茉莉酸含量增加第43-44页
        3.4.4 NH_4~+和NO_3~-促进水稻幼苗根系茉莉酸响应基因表达第44-46页
    3.5 NH_4~+和NO_3~-诱导水稻幼苗根系茉莉酸含量增加,促进根对铵态氮硝态氮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第46-49页
        3.5.1 NH_4~+促进水稻幼苗根系对铵态氮吸收转运同化相关基因表达第46-48页
        3.5.2 NO_3~-促进水稻幼苗根系对硝态氮吸收转运和同化相关基因表达第48-49页
    3.6 茉莉酸调控的NH_4~+抑制水稻幼苗种子根伸长生长的机理研究第49-52页
        3.6.1 NH_4~+诱导水稻幼苗根系茉莉酸含量升高,根尖分生区长度减小第49-51页
        3.6.2 与野生型相比,NH_4~+对COI1-RNAi水稻幼苗根尖分生区的抑制作用减弱第51-52页
    3.7 茉莉酸调控的NH_4~+和NO_3~-促进水稻幼苗根毛发生及伸长的机理研究第52-58页
        3.7.1 NH_4~+和NO_3~-促进水稻幼苗根毛发生及伸长相关基因表达第53-55页
        3.7.2 与野生型相比,NH_4~+和NO_3~-对COI1-RNAi水稻幼苗根毛发生及伸长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减弱第55-58页
4. 讨论第58-64页
    4.1 NH_4~+和NO_3~-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第58-60页
    4.2 NH_4~+和NO_3~-促进水稻幼苗根系茉莉酸合成第60页
    4.3 茉莉酸在NH_4~+抑制水稻幼苗种子根伸长生长过程中的调控机理第60-62页
    4.4 茉莉酸在NH_4~+和NO_3~-促进水稻幼苗根毛发生及伸长过程中的调控机理第62-64页
5.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寄主与根肿菌互作的代谢组学研究
下一篇:GhROP6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