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 杂交粳稻育种第10-14页
   ·杂交粳稻育种的研究历程第10-11页
   ·杂交粳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第11-13页
   ·杂交粳稻育种策略第13-14页
 2 穗型与杂交粳稻育种第14-18页
   ·穗型的分类第14-15页
   ·穗型与其它性状的关系第15-16页
   ·穗型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第16-17页
   ·水稻直立穗性状的发现第17页
   ·水稻直立穗性状的遗传研究第17-18页
 3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第18-19页
 4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研究进展第19-21页
   ·单标记方差分析法第19-20页
   ·区间作图法第20页
   ·复合区间作图法第20页
   ·多区间作图法第20页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第20-21页
 5 关联分析第21-22页
 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第22-23页
 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4个环境下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第24-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供试材料第24页
   ·田间种植和性状考察第24-25页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第25页
   ·粳稻秀水79/C堡组合SSR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5-26页
   ·RIL家系群体穗角性状的QTL定位第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38页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析第26-31页
   ·RIL群体穗角性状的QTL定位第31-38页
 3 讨论第38-40页
第三章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穗角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第40-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供试材料第40-41页
   ·田间种植和性状考察第41页
   ·自然群体穗角性状的关联分析第41-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3-44页
   ·太湖流域粳稻自然群体的结构分析第44页
   ·太湖流域粳稻自然群体中与穗角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第44页
   ·太湖流域粳稻自然群体中穗角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及其载体材料第44-46页
 3 讨论第46-48页
全文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附录第56-72页
致谢第72-74页
在读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中两个膜联蛋白基因功能初步分析
下一篇: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