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导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2页 |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 第21页 |
1.4 研究设计与探索路径 | 第21-2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2 研究路线 | 第22-23页 |
1.4.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23-25页 |
2 耕地污染防治的基础理论 | 第25-39页 |
2.1 耕地污染概述 | 第25-29页 |
2.1.1 耕地污染的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2.1.2 耕地污染的特征 | 第26-28页 |
2.1.3 耕地污染的危害 | 第28-29页 |
2.2 耕地污染防治理论基础 | 第29-39页 |
2.2.1 法学理论 | 第29-35页 |
2.2.2 经济学理论 | 第35-39页 |
3 我国耕地污染防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9-56页 |
3.1 我国耕地污染的现状 | 第39-40页 |
3.2 我国耕地污染的原因 | 第40-44页 |
3.2.1 工业生产对耕地的污染 | 第41-42页 |
3.2.2 城乡生活垃圾对耕地的污染 | 第42页 |
3.2.3 农业生产行为对耕地的污染 | 第42-44页 |
3.3 我国耕地污染防治立法及不足 | 第44-50页 |
3.3.1 我国耕地污染防治立法梳理 | 第44-49页 |
3.3.2 我国耕地污染防治立法的不足 | 第49-50页 |
3.4 我国耕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50-56页 |
3.4.1 耕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制度现状 | 第50-52页 |
3.4.2 耕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2-56页 |
4 典型国家耕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考察与启示 | 第56-66页 |
4.1 典型国家耕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考察 | 第56-64页 |
4.1.1 日本耕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第56-59页 |
4.1.2 美国耕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第59-62页 |
4.1.3 德国耕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第62-64页 |
4.2 典型国家耕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64-66页 |
4.2.1 完善的耕地污染防治立法体系 | 第64页 |
4.2.2 全面的耕地污染调查、评估制度 | 第64页 |
4.2.3 严格的耕地污染责任制度 | 第64-65页 |
4.2.4 良好的耕地污染防治资金保障制度 | 第65-66页 |
5 完善我国耕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66-81页 |
5.1 完善我国耕地污染防治立法 | 第66-69页 |
5.1.1 制定耕地污染防治法 | 第66页 |
5.1.2 耕地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目的 | 第66-67页 |
5.1.3 耕地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 | 第67-69页 |
5.2 优化我国耕地污染调查、监测、评估制度 | 第69-70页 |
5.2.1 建立我国耕地污染长效调查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 | 第69页 |
5.2.2 构建我国耕地污染治理全过程评估制度 | 第69-70页 |
5.2.3 完善我国耕地环境相关标准体系 | 第70页 |
5.3 健全我国耕地污染治理修复制度 | 第70-72页 |
5.3.1 制定耕地污染治理修复计划 | 第70-71页 |
5.3.2 贯彻全面的风险管控机制 | 第71页 |
5.3.3 采取合理的耕地污染治理修复技术 | 第71-72页 |
5.4 创新我国耕地污染防治资金制度 | 第72-75页 |
5.4.1 耕地污染预防资金制度 | 第72-73页 |
5.4.2 耕地污染治理修复资金制度 | 第73-75页 |
5.5 构建我国耕地污染责任制度 | 第75-78页 |
5.5.1 明确我国耕地污染责任主体 | 第75-76页 |
5.5.2 确立耕地污染责任归责原则 | 第76-77页 |
5.5.3 制定我国耕地污染区别责任 | 第77-78页 |
5.6 健全我国耕地污染防治公众参与制度 | 第78-81页 |
5.6.1 吸纳公众参与立法相关决策 | 第78页 |
5.6.2 创新我国耕地污染信息公开 | 第78-79页 |
5.6.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 第79页 |
5.6.4 强化农村社区参与治理的主体地位 | 第79-81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附录A 研究生期间主要学术成果、参与课题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